返回第二百五十五章:青天大老爷(1 / 2)  首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改稻为桑调研表?”

    严州知府文兴盛望着文书从杭州拿来的这份表格一头雾水,没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文书于是言道:“听省里户司的官员说,这份表是蕃台从南京陆阁老那领来的,朝廷打算在浙江和江西推行改稻为桑,要圈定部份土地退耕养蚕,好缫丝来供给织造局出丝绸,所以在这之前要咱们先做个调研,看看两省各府县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支持。”

    文兴盛这才明白过来,点点头说道。

    “既然是太傅下派的事情那要立刻去做,火速将这份调研表引发给下面几个县,让各县马上办,本府也会下去实地督办。”

    “是。”

    作为最早就跟着陆远搭班子的老人,文兴盛那绝对是铁杆的陆党,对于陆远交办的事情哪里会有不认真的道理,说做就做,第二天文兴盛就赶到了淳安县。

    带着淳安知县程适之,两人加上一班子县衙小吏就下到了乡野地头开始进行实地调研。

    “老哥哥,忙着呢。”

    地垄里忙活的农民老汉早就注意到了文兴盛这一群衣着光鲜的官员,眼瞅着来到自己近前,慌得将手中的农具扔掉就要下跪。

    “老哥哥莫要多礼。”

    文兴盛笑呵呵的伸手扶住:“本官今日来此是有些事要问老哥哥。”

    在文兴盛周围,一名从府里带来的小吏捧着一道空白题本,尽职尽责的将文兴盛和老汉之间的谈话记下来。

    这后面可都是刊登上报纸的素材。

    “大老爷发问,草民知无不言。”

    老汉紧张的直哆嗦,连话都说不利索。

    看出了老头的紧张,文兴盛又是好一番温言宽抚,等到老头情绪稳定下来后才继续问话。

    “老哥哥家里几口人啊。”

    “四口人,有个老伴,拉扯着一儿一女。”

    “儿女双全好福气啊。”文兴盛笑呵呵言道:“家里有几亩地啊,是自己的地还是替别人种的地。”

    “都是自家的地。”

    老头说起这个来了精神:“这都得感谢当年的知县文老爷,是文老爷给俺们这些人分了地,这才有草民的今天。”

    听到这话文兴盛的脸上顿时满是自豪,跟着的知县程适之很懂事的开口介绍道:“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当年咱们淳安的知县文老爷,现在已经是咱们严州府的知府了。”

    “您就是文老爷?”

    老汉一听立马又要磕头,被文兴盛拦住:“老伯不要如此客气,分田分地也不全在本官,你要谢还是要谢陆阁老,是陆阁老当年买的地分给的你们。”

    “对对对,要感谢陆老爷。”

    老汉连连点头:“陆老爷不仅给了我们地,连孩子都替我们安顿好了,我家那小子,就是前两年有的安顿,听孩子写信说,他现在在一个叫澳、澳什么.”

    “咳咳。”文兴盛咳了一声:“咱们先不聊孩子,本官这还有几个问题呢。”

    “老爷您问。”

    “家里有几亩地啊。”

    “六亩地。”

    “每年的收成怎么样?”

    “挺好的。”老汉开心道:“咱们这地界风调雨顺的,年年都有个好收成,每亩地一年能收两石粮,一年两熟下来就有二十四石粮,上缴粮税一石,再交给县城里远东粮行十石,剩下的便都是咱自己的了。”

    “十三石粮食,也就是四两半银子,够用吗?”

    “足够嘞。”老汉答道:“这粮食俺们老两口领着闺女留个六石就足够吃了,剩下的能卖两贯半铜钱,够给闺女买两身衣服,也够过年的时候吃顿肉,开开荤腥的。”

    “那平时吃菜呢。”

    “家门口开了个小园子,平时自己种点吃。”

    文兴盛于是点头笑道:“看到老哥哥你这日子过的还不错,本官心里就踏实多了,对了老哥,你会种桑田养蚕吗。”

    “养蚕?”老汉愣了一下,随后言道:“我家那口子倒是会,不过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她跟着乡里的老爷家做手工纺织活,干过几年。”

    “要是让你种桑田的话,老哥哥觉得怎么样。”

    “啊?”

    老汉听后连忙摇头:“不行啊大老爷,现在养蚕卖给谁啊。”

    “当然是卖给衙门了。”文兴盛言道:“哦对,老哥哥可能还不知道,现在朝廷已经开了海禁,那些外国来的商人很喜欢咱们大明的丝绸,每天都能卖出去不少,丝绸就需要蚕丝,缺的多呢,一亩地可以养三四千只蚕,就按一年最少出三茬蚕茧来算,可以出三百斤蚕茧,一斤蚕茧可以缫丝二两,这就是三十七斤左右蚕丝(明代一斤十六两),六亩地就是二百多斤蚕丝。

    现在咱们浙江,一斤蚕丝可以卖接近一钱银子,二百多斤就是二十多两,比种地要高出接近三倍啊,就算养蚕的缫丝税要比田赋高,但扣完税后,六亩地一年的营收起码也有接近十五两银子,是你种地的一倍还多。”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