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阅一封信,信是李庆安给他写来的,这也是满朝文武中唯一还和他保持联系之人。
李亨颤抖着手打开了这封信,从他被废至今已经一年另一个月了,他的两鬓略显斑白,仿佛老了十岁。
‘太子殿下在上,臣李庆安叩首。。。。’
李庆安的第一句话便让李亨的泪水涌了出来,他克制住鼻子的酸楚,用手背擦去泪水,继续往下看。
‘臣已经在着手收复碎叶,目前臣有兵力近八万人,完全可为大唐恢复旧江山,臣准备在打下碎叶后,着手迁移汉人到碎叶定居,使之形成大唐一州,开垦土地,畜牧屯田,使碎叶成为大唐西进的基地,在军需物资上能自给自足。。。。。。’
李庆安这封信足足写了十几页,李亨认真地读着,在信的最后,李庆安写道:‘臣以为,殿下虽遭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储君之路就此断绝,臣当联系忠心之旧臣,为殿下重入东宫竭心尽力,愿殿下振奋精神,不负臣的期望,只要臣还在,汰渍档就永不会消散。’
李亨的泪水再一次涌出,心潮起伏,路遥知马力,曰久见人心,只要在患难之时,他才能看到真正忠心于自己臣子,只要李庆安还在,汰渍档就永不会解散。
这时,门口传来心腹宦官李静忠的声音,“殿下,有人求见!“李亨连忙收起信,问道:“是谁?”
李静忠犹豫了一下,道:“是庆王之子李俅。”
“是谁?”李亨怀疑自己听错了。
“殿下,是庆王之子。”
李亨沉默了片刻,便点了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李亨将李庆安的信点燃了,直到它烧成灰烬,才扔进香炉之中,现在他对谁也不相信了。
很快,李俅被领了进来,他进门便躬身深施一礼,“侄儿参见叔父!”
李亨这才想起李俅是自己二哥李瑛之子,想起太子瑛早年被废,与自己同病相怜,他不由有一丝伤感,便摆了摆手,温和地道:“侄儿不必多礼,请坐吧!”
“谢叔父!”
李俅坐下,便道:“今天侄儿来不是以庆王之子,而是前太子之子,我的父亲不是庆王琮,而是太子瑛,望叔父能明白侄儿的苦心。”
李亨怔住了,良久他才问道:“不知侄儿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俅从怀中取出一书,递给李亨道:“叔父还记得以前在书房里伺候的宦官王安良吗?这里就是他的藏身之处。”
‘王安良?’李亨依稀还记得一点,东宫被废时,一大批东宫的宦官宫女被放出宫,王安良就是其中之一。
李亨点点头,问道:“这个宦官与我有关系吗?”
“大有关系,当初叔父书房中的那只小人,便是他放的。”
“什么!”李亨‘腾!’地站了起来,眼睛暴瞪,急道:“你是说,从我书房中搜出的小人,就是他所为?”
李俅缓缓点头,“正是他所为,这个宦官其实是庆王安插在东宫的眼线,事成后,他被我藏匿起来,现在他就在我手中,叔父若想要他,随时可以拿去。”
说完,李俅目光注视着李亨,李亨慢慢坐了下来,咬牙切齿道:“原来是他!我要亲手杀了他。”
“叔父只想杀了他那么简单吗?”
“不!我要把交给父皇,还我一个清白。”
李亨心中激动得难以抑制,他从来就没有诅咒过自己的父亲,这个清白他一定要讨回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克制住内心的激动,问李俅道:“你告诉我这些做什么?”
“很简单,我希望叔父能够重入东宫。”
“为什么?”李亨浑浊的目光一下子变得锐利无比。
李俅的眼中闪过一丝伤感,淡淡一笑道:“或许是叔父的遭遇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父,我希望生父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当然,在所有的叔伯之中中,我看好三叔,这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前途。”
说到这,他又取出一书,笑道:“除了这个王安良,还有那个巫婆的儿子,他也是一个关键证人。”
。。。。。。。。。时间渐渐到了下午,开始有官员的马车向曲江池驶去,许多普通人家也携妻带女凑热闹似的向曲江赶去,就算进不了芙蓉园,感受一下奢华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天还没有黑,但曲江池畔的芙蓉园内已是流光溢彩,各种花灯、宫灯将芙蓉园内衬托如人间仙境,四周早已戒备森严,近万禁军将芙蓉园一带包围起来,所有的来客都要凭请柬入内,并要在大门口登记,包括家人子女。
离黄昏还有半个时辰左右,明月母女三人的马车缓缓地停在了芙蓉园大路边的登记处,这里已经停了十几辆马车,长长的一排桌子前,不少宾客正在签到。
明月母女三人下了马车,裴夫人身上有诰命,她穿的是正式诰命夫人朝服,而明月依旧穿着一袭红色的六幅宽裙,腰带系在腋下,格外的俏丽修长,上身穿着丝薄短衫,披一件七彩霞锦,发梳成高髻,美貌端庄,显得她国色天香、光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