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8章 打造南洋朋友圈(第一更,求订阅)(2 / 3)  回到过去做财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启动新村计划,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经济高速发展,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汉江奇迹”。

    可以非常肯定的来说,正是朴正熙让韩国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强。这一点也是世所共知的,甚至也是后来他女儿成为韩国总统的根本原因。

    而且朴正熙这个人,到底如何,来自敌人的评价最合适。

    韩国总统那么多,能够让北方的人民武力省采取最下三滥最直接的暗杀行动,企图物理消灭的,仅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朴正熙,一个是全小将。

    而对朴正熙的直接刺杀,多达两次。

    为什么北方那么重视他?

    因为他确实改变一个处于半饥荒中的国家,让其实现了经济长期发展。

    不过,李毅安为什么会浮现出这样念头?

    完全是因为……控制。

    一个经济强大的韩国会受南洋控制吗?

    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而在南洋的“雁行模式”中,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经济上控制,政治上影响/控制”。

    换句话来说,南洋既要控制经济,也要掌握政治。

    否则的话,南洋这个“雁头”是不会带着他们飞行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韩国等地还没有纳入“雁行”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政治上影响力一般,既然如此,那就抱歉了。

    南洋能够控制朴正熙吗?

    显然不能,至少不好控制。

    但是按朴正熙的那一套,韩国肯定能发展起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毕竟,那家伙对韩国几乎等于慈父的存在。

    所以把那家伙技术处理掉,看起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在这个念头闪现之后,李毅安却又哈哈大笑起来:

    “就是一个朴正熙而已,有这个必要吗?”

    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即便是搞掉了朴正熙,也会冒出来金正熙,文正熙。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除非像苏联对待盟国那样——直接通过指令的模式,将东欧各国的经济按统一计划进行分工,东欧国家根据计划生产某种产品,产品大多出口苏联,例如保加利亚的电动小吊车和波兰的船只、车辆。

    表面上苏联向他们提供燃料、原料等物资,但本质上是为了确保其经济工业不会对苏联工业经济造成损害,相比于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人家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就拿捷克斯洛伐克来说,战前它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全世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其制造的斯柯达汽车更是驰名世界,但是因为会对苏联汽车造成损害,苏联就利用指令配额等方式加以打压,以确保捷克的工业不会对其造成威胁。

    只有贫穷才更容易控制!

    这正是苏联操纵东欧各国的核心!

    为什么东欧各国经济战后发展远远落于西欧,很多人将其归于苏联经济模式的失败,但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苏联始终就担心东欧各国一但经济上腾飞,就会摆脱莫斯科的控制,因此在整个苏东时代,压制和控制盟国经济发展,才是苏东“经济一体化”的本质。

    相比于西欧的“经济一体化”,苏联的“经济一体化”并不是为了发展,而为了控制……为了更容易的操纵小兄弟们,莫斯科甚至不惜人为削弱各国的发展潜力,甚至刻意制造发展障碍。

    毕竟,穷兄弟才好控制!

    可他们却忽视了一点——穷兄弟好控制不假,但穷兄弟也会拖垮老大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苏联利用“经济一体化”压制东欧各国自我发展,如果文压不行,就直接换武力,从匈牙利到布拉格,都加强控制的一种表现。

    等到七零年代,在老大哥的关爱下,小兄弟们的经济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欧,为了安抚小兄弟们,老大哥又不得通过输血的方式安抚他们。

    等到了八零年代,老大哥面对自己都贫血的现实,停止输血之后,苏联苦心经营了四十年的苏东集团和“经济一体化”也随之土崩瓦解。

    而反观美国那边?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盟国恢复经济,又通过关贸总协定,向盟国开放市场,如此种种举措,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重建发展。

    在西欧各国完成战后重建,经济腾飞之后,美国获得的是什么?是一群富裕的跟班,或许那些跟班会有一些小心思,但是他们最终还是站在美国一边。

    就像冷战后期,里根要求加大对苏联的禁运力度,甚至要求德国社会和苏联之间的合同停止和苏联的合作。面对经济利益上遭受的严重损害,德国总理对地图头说的那番话——德国终究还是属于西方!

    最终,带着一群穷兄弟的苏联消失了,而美国携一群富兄弟,赢得了冷战。

    有了苏联的高压,苏联的朋友圈瓦解了。

    相比之下,美国为首的西方朋友圈,虽然内部有竞争,有冲突,但是相对却更加稳固。

    因为他们在经济上是高度互相依赖的,高度融合的。这种依赖并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