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热爱和平,我相信你也抱有同样的愿望。”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虽然喝着酒,但是两人都没有提及海外基地的事情,事实上,在访问之前,苏联方面就非常正式的提出了要求——不讨论任何与雅加达有关的话题。所以,他们并没有谈论到实质上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只有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了解,才能更好的将和平维持下去。”
又一次,李毅安提出了加强交流的建议,其实,是带着目的性的。
无论苏联是不是一个铁幕国家,但是苏联的教育还是可圈可点的,除了课业之外,还注意学生的业余爱好。加加林就是一个例子,哪怕是他是在偏远的集体农庄,他仍然学习了音乐,不仅会吹小号,而且还有一定的音乐造诣,后来因为热爱航空,又从工人成为了飞行员。
在苏联,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当地儿童参加了少年宫的课余兴趣小组,从学习艺术涉及到其它的方方面面。它们不仅是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且有助于确定未来的职业,而且是全部免费的。受益于这个体系,苏联的男女学生,大抵上都会演奏一两件乐器,或者会美术、舞蹈。甚至这还是苏联解体后,西方人对俄国人最好奇的地方——几乎每个苏联人都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他们普遍的会美术、会舞蹈、会音乐,会戏剧……当然,所有的一切,最后伴随着苏联的解体,戛然而止。
或许,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的物资是充沛的,但是在这些方面却是落后的。南洋同样也是落后的,但意识到苏联在这方面的领先后,所以李毅安也在学习着苏联。
加强交流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但是在加强交流的时候,可以从苏联引进新娘到南洋。那些苏联女人到了南洋之后,她们身上的艺术素养,会给南洋带来一定的改变,当然,南洋的幼儿园、托儿所以及中小学,都需要这样具有一定艺术涵养的抚育员、课外老师。
当然了,南洋的男人也需要女人组建家庭,繁衍后代。
显然,赫鲁晓夫压根就不知道李毅安的这些心思,原本并不排斥西方游客的他自然也欢迎南洋的游客,当即就表示会让人简化南洋人到苏联旅游的手续,降低签证费,当然,也保证游客们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其实双方都知道,所有的对话都是空洞的,几乎不可能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但无论是李毅安还是赫鲁晓夫,都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谈给外界传递一些信号。
对于李毅安来说,他需要通过与俄国的接触,提高南洋的统战价值,迫使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问题上,让南洋吃下应得的那块肉,就像法国的左右横跳一般。
至于赫鲁晓夫,他需要向国内证明——他又搞好了与一个大国的关系,这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
就这样,从11月30日到12月6日,赫鲁晓夫一行人在南洋参观访问了整整7天,7天后,在长安国际机场,李毅安亲自来机场为其送行,与迎接时的握手不同,这一次送行时,赫鲁晓夫选择了拥抱。
两个人拥抱的画面自然传遍了全世界,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在急剧升温中,这当然是他们需要传递给外界的信号。
在即将上飞机之前,赫鲁晓夫主动向李毅安发出了邀请:
“李,我希望在你方便的时候,去莫斯科,这是一次正式的邀请,到那时,你一定会为我们在那里所创造的一切而惊讶的!”
“是的,我相信一定会是这样,我期待着有一天,到莫斯科与你再次见面!”
李毅安笑着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在李毅安以及玛格丽特等人的注视中,那架截然不同的图114轰鸣着起飞了,望着远去的飞机,站在丈夫身边的玛格丽特,若有所思的说道。
“他是一个很率直的人。”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玛格丽特对赫鲁晓夫有她的看法,但接着又说道。
“除了动不动就是资本家和他们之外,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
微微点头,李毅安赞同道。
“他是一个很率直的人,但不一定是个合格的政客。或许……”
注视着远去的飞机,李毅安用略带着可惜的语气说道。
“这也是他……”
原本想说失败的他,摇了摇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而与此同时,从空中注视着的即将远去的长安,赫鲁晓夫对随行的米高扬说道。
“李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和他打交道很轻松。”
“确实,他很坦诚!”
葛罗米柯则在一旁补充道:
“是的,在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中,他是少有的对我们持有善意的国家,当然在利益上他是绝对不会做出任何让步的。嗯,他更像是一个商人,商人嘛……总会对任何人都持以善意,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生意,他愿意向我们出售很多商品,甚至愿意转让技术,但是价格上,从来不让步,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