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六章 去繁就简(1 / 2)  三国:家父曹孟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曹彰知道此时周瑜已经布好了新的防御阵型,如果继续冲杀,的确是会给己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何况,对方的战船就在岸边,周瑜如果抵挡不住,还是可以上船撤走,也达不到将其击杀的结果。

    “好,收兵!”曹彰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伴随着铜锣声敲响,高顺的陷阵营率先开始缓缓后退。

    马超的五百骑兵经过连番冲杀,也已损失过半,不宜再战,当即也调转马头,向着本阵方向返回。

    “孟起大哥4,今日一战,你当记首功!”曹彰看到马超返回,上前对他表达着赞许。

    马超赶忙下马叩谢:“多谢司空恩典,我不过是遵照军师的安排行事,不敢居功!”

    “哎,军师有军师的奖励,你奋勇冲杀,也理当受赏!你部下死难的将士,也会重金抚恤!”曹彰却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马超和骑兵们听了曹彰的话,都是一起谢恩,感激曹彰的抚恤。

    “司空,今日斗阵,周瑜等于又败了一场,我且上前看看他还有何话说。”诸葛亮向曹彰提议着。

    曹彰轻轻点头,当即摆手,示意李进率领无畏军护卫,与诸葛亮一起向着江东军的阵地缓缓而去。

    周瑜等人退在岸边,看到曹彰军撤退,心中稍安,正准备调动兵马乘船撤回,却看到曹彰又一支兵马缓缓而来,又紧张起来,立刻调动部队做好迎战准备。

    诸葛亮在李进和数名无畏军的护卫下出阵,远远地向着江东军喊话:“请周瑜都督出来答话!”

    周瑜看到诸葛亮又来找自己喊话,心中是又恼恨又懊悔,但对方招呼,若是不出,倒显得怕了诸葛亮。

    周瑜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数名护卫也出阵,在距离曹彰、诸葛亮数步外停下。

    “周都督,今日你的八门金锁阵被我破掉,你还有何话说?!”诸葛亮笑问道。

    “斗阵乃是双方各出一阵来比试,今日不过被你侥幸破了我的阵,你若布阵,我也一样可破!”周瑜不服气地叫道。

    他自诩熟读兵书,精通各种阵法,斗阵失利,他心里很不服气,认定若是诸葛亮布阵,自己也一定可以击破!

    诸葛亮听到这里却笑了,开口说道:“周都督,既然还不服气,我就给你机会,三日之后,我也布阵,等你来破!”

    周瑜高声叫嚣着:“好,三日之后,你看我如何破阵!”

    “周都督,我拭目以待!”诸葛亮笑着回应。

    诸葛亮和周瑜似乎是天生的对手,两个人的目光中都露出不服气的神情,都抱着下一战一定要取胜的决心。

    两个人同时调转了马头,回到了各自阵营,然后各自收兵,准备三日后的斗阵。

    诸葛亮回到本阵,曹彰笑着问道:“看孔明你的神情,周瑜应该是输得还不服气,还要与你再继续赌斗吧?!”

    诸葛亮笑着点头:“司空料事如神。周瑜提出要我布阵,三日后破领兵来破阵,我已应允!”

    “哦,那不知孔明是打算布下何等阵型来迎战周瑜?!”曹彰颇为好奇地询问着。

    八门金锁阵这样的奇阵,双方都能各自布阵破解,若是诸葛亮不摆出一座奇阵,只怕周瑜也能找到破解之法。

    诸葛亮听了曹彰的话却笑了,非常自信地回答:“我只需最为寻常的箕形阵,就可再胜周瑜!”

    曹彰听了诸葛亮的话,却是瞬间动容,随即明白了诸葛亮话语里的意思。

    所谓的阵法,其实就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战争更多体现为部落之间的争斗,当时也没有固定的军队,也没有什么战术指挥,就是一拥而上的群殴,那个时候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阵法”。

    随后时代不断发展,开始有了国家的诞生,战争中的俘虏成了部落战争的主要战利品。

    为了确保在战争中获胜,国家开始豢养军队,这时军队成了编制存在,作战时也开始有一定的战术,有明确的指挥,这个时候也就有了队形的存在,这就是最古老的“阵”。

    根据曹彰读过的历史书籍,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战阵就是起源于中国的商朝后期。

    这个时候的阵也相对简单,就是按照部队编织,将人员一字或者方形排列出来。

    而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不断爆发,历史不断演变,到了春秋、战国,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到了后来的秦、汉时期,军队做战时,战术和部队调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也就产生了更多的“阵型”。

    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

    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大地发挥部队的战力。

    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