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乱世根源(1 / 2)  三国:家父曹孟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曹彰快步走向那男人,来到他跟前刚想询问,男人却先开了口:“公子又来买菜?”

    曹彰听男人这么问,心里已经大概有了数,可以确定面前的人就是徐庶。

    曹彰点了点头,回应道:“先生今天是刻意在等我?”

    徐庶回应:“先生二字,在下愧不敢当,只是想当面与公子把话说清楚,也是为了老母不再为此事烦恼。”

    “先生尽管说。”曹彰回应道。

    徐庶开门见山地说道:“在下不过是籍籍无名之辈,为何公子要几次三番,屈尊枉顾,招我入仕?”

    “在下欲助父亲成就大业,需名仕相助,自然要多方探访,招募各路人才。”

    “先生当年为友杀人拒不透露身份的侠义之举,和保全母亲的孝道,令在下十分钦佩。”

    “我得知先生近年周游天下,遍访名师,更是师从荆襄名仕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对天下局势见解极高。”

    “先生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正是在下所需的人才。但苦于先生身在荆州,无法直接面见。”

    “我听闻伯母和令弟生活清苦,本想给些接济。但伯母骨气奇高,不肯接受。在下不敢勉强,只能用买菜的方式,尽量相助。”

    “不想还是惊扰了伯母,令老人家心生不快,在下在此深表歉意。”曹彰侃侃而谈,将自己为何要招募徐庶的原因解释清楚,并诚恳地表达了歉意。

    “我听闻公子在月旦评上连作两首上等诗词,冠绝全场。以公子之才学,又何须在下相助?”徐庶推辞道。

    “诗词歌赋,不过是闲情逸致,与治理天下,安抚万民的能力差之千里。何况欲成大事,岂是一人之力即可达到?”

    “秦皇文有李斯,武有白起、王翦等人才能一统六国;高祖皇帝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樊哙,才能在楚汉争霸中胜出。”

    “可见这平定天下,需各方人才相助才可成功。先生身怀治国安邦之策,还望先生可以助我!”曹彰谦恭地再次向徐庶发出邀请。

    看到曹彰如此诚恳,徐庶微微有些心动,但他依然心里还有些顾虑,于是说道:“既然公子诚意相邀,那在下斗胆向公子请教几个问题,若是公子的回应,让在下觉得公子是可依托的明主,在下就跟公子回去。”

    “但如果在下觉得自己实难助公子完成大业,也请公子高抬贵手,不要勉强,更不要再来打扰老母,在下拜谢了!”徐庶说完,起身恭敬地向着曹彰施礼。

    曹彰明白,接下来徐庶要问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一种考核,自己能否应对得当,将是他能否效命的关键。

    “先生有何问题,请尽管问就是。”曹彰镇定地说道。

    徐庶开口问道:“如今天下诸侯割据,纷争不断,已成乱象,在下斗胆请问公子,造成这乱世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徐庶的这个问题是想了解曹彰的眼光和对政局的分析,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好在曹彰喜欢历史,尤其对汉末三国相关的书籍典故,涉猎极多。

    后世人对于这段乱世根源的总结评论,他也看了许多,自然也能从中选出他觉得最为精辟的答案。

    曹彰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做出一副沉吟状,过了片刻才开口道:“我觉得当今乱世的根源,可以归结到三个人的身上,那就是何进、袁绍和王允。”

    曹彰的回答让徐庶十分意外,也可以说是他从未听到过的见解。

    其实对于乱世根源的话题,在荆州的时候,徐庶与石广元、崔州平等好友曾经有过多次探讨。

    众人对此也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有的人认为桓、灵二帝时期,宠信宦官,官员贪腐,卖官鬻爵严重,再加上宦官、外戚轮流执政,朝政混乱,各种苛捐杂税不断,再有不断爆发的各种灾情,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是造成乱世的根本原因。

    也有人认为,两次党锢之禁,直接导致了人才断档,士族受限,使得朝廷缺少了足够的人才和支持,是乱世的根本。

    当然,黄巾之乱的爆发造成的危害,也不可避免地被提出是造就乱世的根源。

    而今日曹彰却语出惊人,直接将导致乱世的根源指向了何进、袁绍和王允三人,却是徐庶没有听过,也没有想到过的一种见解。

    徐庶开口询问道:“那就烦请公子解释一下,为何您说乱世根源在此三人?”

    曹彰点了点头,开始了自己的讲解:“桓、灵二帝执政时期,先有党锢之禁,造成了朝廷人才不足,随后宦官、外戚轮流执政,卖官鬻爵屡有发生,使得朝政腐败。”

    “而这些人只知道中饱私囊,横征暴敛,置百姓的死活不顾,使得民不聊生,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现象。”

    “这才给了张角的太平道渗透发展的机会,造成黄巾之乱,且为害十余年,屡禁不止。”

    “但这些在下认为是造成现在诸侯割据乱世的诱因,却不是根源。”

    徐庶听着曹彰的分析,心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