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学术界要迎来大地震了!(2 / 3)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几位教授心里咯噔一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恁娘的!这吹奏方法,不就是咱河南民间的筹吗!!”

    一位说着河南话的专家激动的当场跳了起来!

    “好家伙!好家伙!!我来!!我来!!”

    李景霖将穿孔骨管递给这位专家。

    专家兴奋的便开始吹了起来!

    声音有些嘶哑,但很明显。

    这踏马就是乐器的声音!!

    声音很亮!并且有相当高的音高!!

    “音列!是音列!!能吹出完整音列!!靠恁娘咧!!”

    “太假了!这太假了!!九千年前的音列!!”

    “七声!?!是五声还是七声的?”

    板房里,专家哗然!

    粗口爆的满天飞,激动,兴奋!

    恨不得把眼睛都瞪出来!

    吹着骨管的河南专家激动的咳嗽两声,顺了顺气息。

    旋即自顾自的吹奏起来。

    越吹奏越花!

    河南的小调,山东的小调......

    尝试各种不同的吹奏方式,力求探索骨管的可能性。

    甚至!

    他直接玩起了一种高端技法“翻七调”!!

    将一首曲牌的曲调,进行七个调门的不断翻奏,通过七次翻奏,回归到起始的调性上来!

    “艹!这老头还炫起技了!!”

    几位专家兴奋的喷了起来。

    激动的手都在颤抖。

    李景霖更是仿佛浑身脱力了一般!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了这个骨管,能够完成七调还原!

    也就是说,来自于华夏九千年前的乐器,七声齐备!!

    声,音,在古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音有开合,声有轻重。

    基音为物体整体震动产生,泛音音为局部振动产生,组合在一起的复合音,才是人们听到的声音。

    曾国藩《冰鉴》里便曾说过,声是入耳听觉反应,音是发音器官快闭合时感受到的对声的反应。

    所以,有云----“声声入耳”,而后“余音绕梁”!!

    “真是叹为观止......”

    专家们彼此对视,心神激荡。

    “毛老,您研究华夏古音乐理论的,能以那些理论定一下黄钟吗?”

    听闻李景霖的话,毛老连连点头。

    “这个简单,根据典籍的记载,以及现代对声学公式进行计算,能确定黄钟定音法,0.71寸直径的竹管,横排90粒黍即为长......卧槽!!”

    毛老震惊的看向李景霖。

    你一开始就想到这了?!

    “快快,看看看看看.......”

    其他的教授哪还能意识不到李景霖提到黍的用意?!

    “黍来了!!”

    刚想说,一位教授便扛着一大袋子的黍来到了板房中。

    “饱满的不饱满的,带壳的脱壳的我全带来了!”

    “行了行了一边去!!”

    一堆人迫不及待的开始数黍。

    小粒黍,数起来是真要命。

    但动力十足!!

    “快!测音!”

    初级的测音工作迅速展开!

    不多时便有了答案。

    “是黄钟,虽然有偏差,但偏差的波动值完完全全是在允许范围内的!”

    “小李同志,还要别的吗?!”

    听到问话,李景霖毫不犹豫的找来一条毛巾,包裹住骨管,堵住一边口。

    开始往里放那些专家数出来的黍粒。

    “要1200粒!”

    专家毫不迟疑。

    一群华夏学术界的大牛,就在这件小板房里,开始数起了黍粒。

    “800了!”

    “900......1000......”

    “1200!卧槽!卧槽!我懂了!!”

    当1200粒黍放入骨管中,刚好填满骨管时。

    全场再一次爆起了粗口。

    “量者,龠(yue),合,升,斗,斛(hu),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

    一位专家呢喃而出的《汉书·律历志》,如惊雷一般,在所有专家们的内心炸响。

    懵B,所有专家心态彻底炸裂。

    “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

    “能发出黄钟音调的律管恰好能容1200粒黍,而一龠也正好容1200粒黍。因此,律管容积就是龠的标准!!”

    “这踏马是新莽时期的度量衡!!”

    所有专家都明白了。

    都知道了。

    这件乐器,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贾湖骨龠!!

    “龠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