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任宫身染恶疾,不能上衙任事,朕体恤下情,告赐三月,告赐期间,任宫不用上衙任事。然丞相府乃朝政枢纽,不可一日偏废……”
“朕下此诏,由丞相司直暂代丞相事;丞相司直不在,由丞相长史暂代丞相事;丞相长史不在,由丞相征事暂代丞相事。”
想了想之后,刘贺又加了最后一句:“若有人抗诏阻拦,当场斩杀无论!”
这里所说的“代丞相事”,当然不是代替丞相参与到朝堂的大事上,而仅仅只是代理丞相管理丞相府的事情。
至于朝堂上的政事,有没有丞相都不重要。
或者说,没有反而会更好。
大事皆由天子决,何乐而不为呢?
随后,刘贺又给太常寺拟了一道相同的诏书:由太常卿、太常丞和掌故以此替补,代行太常之事。
“如何,拟好了吗?”
“拟好了。”
“读给朕听一听。”
“诺!”
戴宗从头到尾都读了一边,所有的细节都没有问题,都是诏令该有的格式和行文。
“好,没有其余的纰漏了。”
“陛下,要盖印吗?”戴宗问道。
“这是自然。”
刘贺说罢,突然弯腰从安车坐榻的角落处,摸索出了一个方形木盒。
他看四周无人注意,就打开了这个红黑相间的漆盒。
传国玉玺赫然出现。
“这……陛下,这是传国玉玺?”戴宗有瞠目结舌地问道。
“正是,这传国玉玺可比朕的私印要好用多了。”
“可是……”
戴宗原本想提醒天子如此重要的“国之重器”不可轻易带出宫,但是却被刘贺摆了摆手挡了下来了。
“此事不必过于担心,如今是丙卿掌管尚书署,这传国玉玺带出来也无人会发现的。”
“更何况,朕是大汉天子,用一用传国玉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戴宗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因为他发现天子所说的十分当中,竟然有九分的道理。
刘贺取出了传国玉玺,就在这车上将大印盖到了诏令上。
他无数次幻想自己第一次独立使用传国玉玺的场景,总以为会盖在一道无比重要的诏令上。
但是没想到,第一次使用传国玉玺竟然是在这无遮无挡的安车中,更是没有丝毫庄重肃穆之感。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几个月之前,在尚书署里,刘贺是在霍光慈爱关护的目光中,第一次碰到了传国玉玺。
那个时候,两人真是情同父子。
当时,刘贺确实曾经想过,也许可以和霍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达成一种平衡。
但是遗憾的是,君权和相权天然对立。
更不要说是已经开始侵犯到君权的相权。
二者是一定不可能和平共处的。
而刘贺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一道诏令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每一道诏令都非常重要。
刘贺看着加盖好了传国玉玺的诏令,微微地点了点头。
“将他们四人都叫过来吧。”
“诺!”
四个昌邑郎,下马就来到了天子车前。
这四个昌邑郎身着全副的铠甲,面目并不能看得太清楚,但是刘贺仍然能够认出他们。
“熊众、郧中,你二人带五十羽林郎,到丞相府宣读诏令,不管何人阻拦,皆可当场斩杀无论。”
“唯!”
“獾从,不敬,你二人亦带五十羽林郎,到太常寺宣读诏令,不管何人阻拦,亦可当场斩杀无论。”
“唯!”
这些昌邑郎曾经是昌邑宫里的恶奴,所以他们的名字都是贱名,连姓氏都没有一个。
刘贺曾经想给他们都改成刘姓,但是前思后想仍然是作罢了。
日后,他们如果能立下功劳,以贱名首字为姓氏,岂不是更加快哉?
“记住,拿着这份诏令,你们就是朕的化身,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切都要按诏令行事。”
天子的这句话虽然只说了一半,但是却蕴含着许多深意。
这意味着即使是丞相任宫、太常乐成、大将军霍光出面阻拦,这四个昌邑郎也要能有拔刀的勇气。
在这实力相当的时候,谁多那么一点勇气,谁就可能在对峙当中取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朕希望你们是勇者,而不是弱者!”
“唯!”
“去吧,朕在未央宫,等你们凯旋。”
四个昌邑郎再没有多说什么,行军礼而别。
一百名羽林郎从车仗护卫中分了出来,在四个昌邑郎领带之下,如同两道红黑相见的水流,朝着丞相府和太常寺的方向流去。
刘贺内心忽然有一些沉重。
这些人能不能再见到,都说不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