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小姐得意洋洋的在信中说了自己的胜利,苏泽很怀疑她是故意绣不好的。
苏泽的同学,陈朝源、李起元、王逊、韩历、于宗章都在县学苦读备考,不过在海瑞看来,他们的水平都不足以考上乡试,反而读书最晚的苏泽最有希望。
海瑞也是惊叹于苏泽的学习进度速度,要知道陈朝源这些人都是从小开蒙,十岁就开始读四书,十五六岁就开始治五经了。
而苏泽是去年刚刚开始治五经,刚入学的时候四书的水平也只是普通。
这一年多的时间,苏泽已经连中三元考上了秀才,现在更是成了县学中能够冲击举人的人选。
要知道乡试、会试和殿试中,乡试淘汰率最高,三千五百名生员参加考试,最后能中举的不过是九十人而已。
如此残酷的淘汰率,很多范进一样的考生从青年考到了老年。
海瑞对苏泽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福建督办铸币的陶太监总是隔三差五来找苏泽,如今整个南平城都传出了苏泽攀附权奸的风言风语。
之前海瑞听说苏泽和矿监胡公公来往,海瑞还当是流言,如今亲眼看到苏泽和陶太监亲近,海瑞心中也是有些不满,他招来苏泽让他好好读书,安心走科举正途。
苏泽也没办法解释,只能接受了海瑞的教导。
南平城外的陋室亭上,从福州府城赶回来的延平推官张思敬和黄时行等书院学生宴饮。
作为印卷官,他只要在乡试前十天赶到贡院就行,他返回延平府交代了手上的工作,就继续出城玩乐去了。
府衙刑房的典史最是喜欢这种甩手掌柜的推官老爷,前任方知府手段了得,压制这些胥吏抬不起头来。
但是如今朝廷任命的新知府还没到任,刑房胥吏又重新威风起来,在延平府又从几个案子上下其手,狠狠敲诈了几笔。
对此在府衙中担任兵房典史的林显扬也经常和苏泽吐槽,苏泽也只是微微摇头,在交通技术落后的时代,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各级地方官员就经常出现这种缺位的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方知府是突然高升的,在方知府高升之后,吏部文选司就要重新推举新的延平知府。
且不谈吏部的工作效率,委任新知府的任命要发下去,新任知府还要赶到延平府,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路上走个三个月都算是快的。
在知府空缺的时候,暂代职务的李通判性格柔弱,自然压不住这些胥吏。
而张推官这种不管事的主官,更是下面胥吏最喜欢的官员,他们只求任内无功无过,整天只要混日子就行,下面的胥吏自然更是贪赃枉法。
苏泽也只能叹息,在人治社会中能有一任靠谱的父母官,那真的是当地百姓修来的福分。
陋室亭中,黄时行给张思敬倒上酒,和众人一起向他道贺:“恭喜张大人就任印卷官。”
参与乡试是大事,主考官在主持完考试后都会提拔,而其余参与的官员也会得到优推,也就是在当年的工作考核中获得加分。
印卷官比起苦哈哈的受卷官、弥封官、对读官,可以说是最轻松的考试官员了。
众人欢饮完毕,张思敬又开始说起时局来:
“朝廷要疏通钱法,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可惜委托这些竖奸来做,又要祸害百姓了!”
黄时行众人纷纷附和。
张思敬又说道:“前几日我和几位给事中旧友通信,也都说到了这件事,阉人误国啊!”
众人再次附和,这时候黄时行又说道:
“张大人,听说那长宁卫苏泽和朝廷派下来的陶太监过从甚密,学生听说有人目睹陶太监和苏泽在县学前攀谈。”
一说到苏泽和太监过从甚密,众人自然是群情激奋。
喷太监是大明朝文官的政治正确,他们当着太监的面自然不敢喷,但是背地里不喷就会被人看不起。
苏泽和陶太监公开往来,自然是被读书人看不起的,张思敬更是直接表露出对苏泽的厌恶。
“此子沽名钓誉,竟然还敢点评先贤文章。那个县学教谕海瑞也是可笑,竟然敢为先贤作注!”
“这师徒二人如今还结交权奸,真是丢了我们读书人的脸!”
张思敬又骂起了他最恨的方望海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前任延平知府方望海!他在童子试中舞弊,让苏泽中秀才,又招揽他为婿!真是国之大奸!”
说道这里,在场的读书人更酸了。
方知府的女儿在南平城内名声颇佳,当然方大小姐不曾抛头露面,但是城内命妇还是见过她的。
如此佳人竟然和苏泽这样的穷小子定亲,那些没有婚配的读书人自然是牙都咬碎了。
黄时行也曾经立下誓言,不考上举人不婚配,他也曾经听过方若兰的芳名,心中对苏泽更恨了。
张思敬继续说道:“我也曾经向汪督学写过信,请他重新考评苏泽的功名,只可惜汪督学公事繁忙没来延平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