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身,抱住了朱由校,朱由校个子小身体弱,顿时动弹不得。张问听到朱由校话了,还怕什么,对准那太监就一脚踢过去,听那太监惨叫倒地,张问抱起朱由校就跑,李选侍满眼惊慌,追到门口时,张问已经扛着朱由校奔到了天桥上,回头对张盈喊道:“盈儿,快走。”
李选侍在门边眼睁睁地看着张问二人将人抢走,气得直跺脚,无计可施,她不可能追到先皇灵前去抢人。
众臣见到了朱由校,纷纷叩拜高呼万岁,张问也急忙跪倒在地。朱由校惊魂未定,呆在原地愣。旁边的一个老太监见状以为他不知所措,便小声提醒道:“殿下,该叫他们平身了。”
朱由校这才说道:“平身吧。”
众人这才站了起来,完全不管北面安放的那两个死人,心思都在朱由校身上去了。
方从哲想了想,说道:“按祖制,皇太孙应该先即东宫太子之位,臣等这就护送皇太子去端本宫即太子位吧,择日再到乾清宫继承大统。”
众人寻思着先把世子弄出这危险之地,别再落到李选侍手里才是正事,都会意了方从哲的意思,便纷纷附和。同时这里的几个簇拥世子登位的人,那就是拥立大功的人员了,自然要叫人详细记录在案。
朱由校脸色苍白,这时终于回过惊魂来,感觉自己就像在阎王爷那里游了一遭一样,给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张问,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不顾一切来救自己。朱由校这时回顾左右,喊道:“张问,张问。”
张问听罢朱由校谁也不喊,喊了自己,心里扑腾扑腾乱跳,身子骨轻飘飘的,感受简直比吃了仙丹还美妙,他意识到,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就在眼前了。张问急忙扑通一下跪倒在朱由校面前,高呼道:“微臣在。”
方从哲和刘一燝等人见状,心里又是妒嫉又是羡慕,搞了半天,头功居然被这个无名小辈给抢去了。
朱由校扶起张问,抓住他的手道:“你和我在一起,别走开,你是忠臣。”
张问心下大喜,急忙说道:“微臣侍奉皇太孙左右,不敢有丝毫大意。”
这时方从哲说道:“銮驾来了,请皇太孙移驾东宫。”
朱由校听到方从哲的声音,第一时间想起太监们说的方从哲的事,说他要从辽东调兵进京师来。朱由校猛然背心凉,浙党找个借口,竟然就可以随便从边关调兵?朱由校想罢忙说道:“你们都是忠臣,叫人把这里的人都仔细记下来,不得出了差错。”
旁边的太监应了。方从哲等大臣这时心里才满心高兴起来,拥立大功啊,可遇不可求的事儿。为人臣有两件天大的功劳,一是开疆,二是拥立,没有其他什么功劳可以相提并论。
众大臣簇拥着朱由校到了东华门内的端本宫,进了弘仁殿,正中就是金碧辉煌的皇太子座,两边有镜屏、纱画,画着忠孝廉洁的典故故事。朱由校看着那个宝座,眼睛放光,幸好北面没有人看见他的表情。他屏住呼吸,一步步走到宝座前,转身坐下,众人急忙叩拜余地,高呼万岁,反正现在皇帝也没有,喊太子万岁也差不多,迟早的事。
司礼监、太仆寺等有司官员分站左右唱词,朱由校就算即了太子位,虽然有些仓促,但它是合法的,就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朱由校用颤的声音说道:“大家平身吧。”他看见张盈身边的张嫣,又喊道:“嫣儿,到上面来坐。”
张嫣也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听罢有些惶恐地看着四周,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上去。张问急忙低声说道:“太子要册封妹妹为太子妃了,过几天就是皇后,快过去。”张嫣听罢张问的话,这才忐忑不安地小心走上去,坐到了朱由校的身边。
朝贺罢,众人退出弘仁殿,刘一燝当着众人的面,对太监王安说道:“把太子保护好了,别再被人掳走。”
王安是前太子的忠实太监,又是东厂提督,与刘一燝、杨链等东林官员关系不错。起先朱由校在端本宫呆的好好的,李选侍突然跑到端本宫,就把朱由校给弄走了。王安也没回过神来,所以大臣们才提醒王安别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
张问没听见朱由校留下自己,只得和众臣一起走出了大殿。因为朱由校已经回过神来,他现在逃离了乾清宫,接下来是要怎么坐上皇位,这种时候他靠张问没用,得靠朝中的重臣,所以不能太厚此薄彼了。
朱由校平安无事,众官员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许多事忙得不可开交,国丧还是次要的,有内宫里的人主持,大伙都琢磨着怎么把李选侍那帮人弄走,好让朱由校登上帝位,早日平稳朝局。
张问在中央挂了个兵部主事的虚职,本来是要流放到辽东的,朝廷里当然就没他什么事,正准备回家呆着等朱由校登基封赏,他和张盈一起刚走到门口,就见到刘一燝正在那里,张问急忙躬身揖道:“下官见过刘阁老。”
要是在以前,刘一燝肯定不会理会张问,直接大摇大摆走了便是,却不料这时刘一燝十分客气,还回了一礼,亲热地说道:“老夫贺喜昌言,真是养士百年,用在一时啊。咦,对了,昌言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