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义制裁(2 / 2)  我的姑父叫朱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昌眨了眨眼睛,感情是要敲开外面的国门啊!

    “想法是对的,但是解题思路有点问题。”

    朱高燧不解,“那我们错在了哪里?”

    “错在了拂林国没有出息,死在旦夕,根本没必要救他们,也不能投入力量。”

    “那该怎么办?把拂林国的人驱逐了?”

    徐景昌摇头,“那就更不行了,好歹人家也有着一千年历史,算是难得的的古国了。”

    朱高燧看着徐景昌,满是无奈,“我这脑子不好使,你就直说吧,需要怎么办,我听你的安排,这还不行吗?”

    徐景昌一笑,“你要真听我的,这事情也不复杂,你只需要这么安排就行了……”

    徐景昌低语了几句,朱高燧立刻心领神会,情不自禁伸出了大拇指,给徐景昌点赞,论起缺德啊,这位绝对是天花板了。

    那是盖了帽了,我的老北鼻。

    三天之后,邸报上面,就出现了一篇皇皇文章……这篇文章就说了一件事,在大明之外,尚有一个文明,也有千年古国,传承至今。

    汉唐的时候,中原的使者,不远万里,探查蛮荒,开拓道路。张骞、班超、甘英……到了今天,我大明更是派出千百艘船只,秉持前人精神,走前人未走过的道路,探查其他文明,开拓华夏子民眼界。

    随后就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拂林国,又说了一大堆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给百姓普及海外的知识。

    但是就在文章刊登的第二天,徐景昌就召集新任的各部尚书,聚集到通政司开会。

    “自古以外,华夏乃是文明之地,华夏之外,皆是蛮夷。如今在这一群蛮夷当中,却有一个不那么蛮夷的国家,能够绵延千年,拂林国不容易啊!”

    这几位尚书纷纷点头,属实不容易。

    但是让我们出兵,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

    杨荣主动道:“定国公,你也清楚,陛下有意讨伐瓦剌,西南边境也不太平。国库也就那点钱,万里远征,我是真的担心,劳民伤财,虚耗国力。”

    杨士奇也道:“定国公,如果只是为了济困扶危的名声,我以为不该冒险。”

    黄淮和胡广也相继发言,内容大同小异。

    徐景昌充分领教了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六部尚书的椅子,就是有神奇的魔力,谁坐上了,都会被迅速同化。

    不过好在徐景昌早有盘算。

    “我非常赞同你们的看法,我大明绝对不是好战的国家,也不能白白浪费国帑民财……但是话又说回来,咱们也不能真的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因此我提议,要对奥斯曼进行制裁。”

    “制裁?”

    “对,就是从道义上,进行禁运!我们不能和奥斯曼做生意,不能给他们提供利润,帮他们去灭掉一个古老的文明,这绝对不行!大明要站在道义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在这一刻,徐景昌仿佛被圣光笼罩了似的,连说话声音都变得神圣起来。

    “鉴于奥斯曼国破坏和平,恃强凌弱,贪得无厌,大明朝决定暂停和他们的贸易,并且晓谕所有商人,从道义上,暂停贸易。不能因为贪图一点钱财小利,就忽视了是非对错!”

    这话说得,属实无可挑剔。

    只是杨荣、胡俨、杨士奇,这几位都太清楚徐景昌的为人,指望着他能坚守道义,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徐景昌就道:“为了更进一步,打击奥斯曼的气焰,我决定,拿出五十万两,作为奖金,鼓励商贾,寻找新的航路,绕开奥斯曼的控制,将我们的商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果然,徐景昌图穷匕见了,这哪是救东罗马啊,分明是要开辟新航路。

    徐景昌又道:“要航行更远,就要有更好的船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拿出五十万两,奖励开发新的海船。”

    “再有,海上征战,需要新的武器,同样拿出五十万两,奖励武器开发,凡是发明出相应成果的人员,都能得到重赏!”

    三条命令,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相比起不远万里,出兵救拂林国,这么花钱,还是更加合理些。

    几位尚书互相看了看,赶快答应吧,不然就真的要出兵了。

    随后徐景昌就说道:“诸位,这次制裁是道义上的,也不是完全不行,奥斯曼要是仰慕上国物产,还是有办法的。”

    几位尚书一起点头,“我们明白……得加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