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周济团圆。我们应当尽力弥补战乱的创伤,还要揪出更多,诸如廖镛一类,利用战乱,大发利市,欺凌百姓的豪强恶徒,绝不能饶恕他们!”
徐景昌深吸口气,继续道:“我现在就要上书陛下,请求陛下在奉天门降旨,释放奴仆,给流民尽快登记造册。大家伙意下如何?”
在场百姓听到这里,许多人喜极而泣,泪水涌动……好一个定国公,真是忧国忧民的大好人啊!
他们为什么会关心这个案子?
为什么聚集在这里,旁听此案?
还不是许多人本身就是流民,他们就没有正式身份,有些人就面临着沦为奴仆的命运……或是被人拐骗,或是自卖自身,他们都挣扎在生死边缘,遭受歧视,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
他们迫切希望,朝廷能公断这个案子,给大家伙一个慰藉。
但结果却是大出预料,不但案子审的酣畅淋漓,还把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拿了出来,定国公还要去请旨。
真是太出乎预料了。
定国公,真安邦定国啊!
徐景昌交代完毕,转身返回大堂,他正要去和解缙商议,给朱棣上书的事情。
虽然他大概率确信,朱棣一定会愿意的,这是彰显他和建文不同的最好机会……但是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僭越,该走的流程,还是需要的。
只不过徐景昌刚进来,就从大堂角门跑过来一个人,正是侯显。
这个内廷大太监的脸色涨红,见到徐景昌,慌忙道:“定国公,你刚刚的话,皇爷都听到了,他本来还想亲自交代两句,但想到时不我待,趁热打铁,皇爷已经回宫。你只管带人去奉天门,皇爷会亲自登临奉天门,召见军民百姓,宣布谕旨。”
徐景昌一怔,原来朱棣来过了?
随后他也心中了然,任何事情朱棣都可以不在乎,唯独靖难一事,关系到朱棣的合法性,半点不能糊涂。
既然陛下愿意配合,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徐景昌也来了精神,立刻传令道:“告诉外围锦衣卫和税丁,引领百姓,分批前往奉天门。再有,请太子殿下、汉王、赵王、周王他们进来,从县衙门穿过,先进宫中面圣,恭请陛下。”
众人应声而动,纷纷行动。
朱勇打马,去通知锦衣卫,解缙出去,不一会儿迎来了朱家人……周王朱橚眼中含泪,他激动地抓着徐景昌的胳膊,用力摇晃。
“定国公啊,你还是太厚道了,这种缺德的事情,就是方孝孺干的,就是建文那个贼子干的……他连亲叔叔都杀,又怎么会在乎老百姓!他们都是黑了心的,大明江山落到他们手里,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幸好是陛下奉天靖难,才有了澄清宇内的一天。”
徐景昌知道朱橚憎恶建文君臣,但如果真的直接说建文他们干这种恶事,反而落了下乘。
而且朱允炆身为皇帝,会亲自部署吗?
显然不可能。
再有徐景昌甚至怀疑,是廖镛拉大旗作虎皮,这事情方孝孺他们都不知道……此时事发,廖镛自知不好脱身,就拼命攀扯,想要让徐景昌投鼠忌器……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徐景昌竟然这么刚,不但破了他的花招,顺道还把建文帝拉了进来。
这种事情点到为止,剩下的就是百姓自己联想,让大家伙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然会有高人把这个故事讲得圆满的。
徐景昌对此是信心满满,“周王殿下,你还是赶快进宫,一会儿或许还要陪着陛下,一起登上奉天门。”
朱橚连连点头,他快步离去。
朱高炽也伸手拍了拍徐景昌,“贤弟,你真是这份的!”
太子殿下竖起了大拇指,跟在他身边的朱瞻基,竖起两个大拇指,“表叔,你太厉害了!”
其余朱高煦和朱高燧,此时此刻,也只剩下五体投地。
靖难对他们一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徐景昌这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表弟,百姓们痛骂建文昏庸,方孝孺老贼无耻,痛快,真是太痛快了!”朱高燧兴奋说道,随后他也跟着进宫去了。
此时连郑赐也过来了,“定国公,我这就去通知六部九卿,告辞了。”
他一走,还剩下解缙,这位解学士老老实实站在了徐景昌身后,除了佩服,就是佩服。
“走,咱们一起去奉天门。”
刚要走,徐景昌又注意到了一个人。
上元知县黄孝儒。
这家伙苦兮兮的,刚开始的案子还是他负责的,可是到了中间,风云突变,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到底要怎么办,他都不清楚了。
“定国公,卑职要不要也跟着?”
徐景昌笑了,“黄知县,眼下只不过给案子定了个调子,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审,还要你负责。你就留守上元县衙,再派出衙役,稳住世面,不要出乱子。”
黄孝儒连连点头,却又苦兮兮问道:“定国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