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杜月笙简介(上)(4 / 5)  抗战雄心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本意,另行重选。于是第二次投票,选出潘公展为议长。

    杜月笙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

    三大战役结束,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为退路办了三件事:卖了杜美路上的一处公馆,得款60万美元;改任意挥霍为量入支出,裁减雇员,紧缩开支;去了香港一次,物色准备购买的住宅。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蒋介石请去南京,对他说:”上海看来是难以守住的了,杜先生应有所准备,必要时携家小去台湾,协助党国共图复兴大业。”

    杜月笙似乎料到蒋介石的这番”关心”,爽快地说:”我是准备放弃上海以后的退步了。”

    蒋介石曾听说,中国gcd方面委托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他无论如何不愿杜月笙被”统战”过去,便以告诫的口吻加了几句:”杜先生与中央合作有年,民国16年清党时,为铲除共党鼎定上海立下大功,也因此与共党结怨甚深。共党是讲阶级讲斗争的,他们决不会放过你,切不可有丝毫的侥幸,以早日去台湾最好。”

    杜月笙的话仍是半明半暗:”总裁放心,我对gcd绝无侥幸之心。”蒋介石听了当然不满意,双方不欢而散,但蒋并不就此罢休,还要设法争取,把杜月笙逼去台湾。

    对于去留与去向,杜月笙早有盘算权衡。虽然中国gcd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20余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就杀了包括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内的众多gcd人,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至于去哪里呢?与蒋介石嫌隙既生,孑然一身去台湾,还不是寄人篱下?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相关趣闻

    杜家祠堂

    1930年杜月笙为怀念家乡,光宗耀祖,兼以宣扬名声,摆示威风,在高南乡陆家堰购进农田10.5亩,委托高桥创新营造厂厂主谢秉衡建造杜氏家祠。杜家祠堂规模宏伟,富丽堂皇,计五开间三进,大门前雄踞一对张口盘弄石球的石狮。第一进五间为正厅,设账房和接待室;第二进五间为正厅,中供福禄寿三仙,左右是两座8尺高的红木底座的大理石屏,东西侧厢房均陈设雅致;第三进为食堂,楹柱龛屏都是雕龙刻凤,墙砖彩绘一出出戏文,正中供奉杜氏列宗神主牌位,两边厢房作杜家回乡祭祖时眷属住房。二、三进中间搭有玻璃天棚,四周有回廊,宛如皇宫气派。两侧还有余屋十多间。以后又托久记营造厂厂主张耀良营建藏书楼、学校、医院、花园。藏书楼藏书几万册,花园内华表石坊林立,名树异花繁多,屏条书画不知其数。杜月笙在家乡修建祠堂,把在家里的祖宗牌位送进祠堂去供奉,是想借自己当时的声势来光宗耀祖,所以典礼中最隆重的节目便是送这些牌位的盛大游行。为了筹备一支精彩的仪仗队,他把所有的关系都几乎用上了。一两个月前就向各地的朋友、同门兄弟、门徒等发出邀请函电。半个月前,各方送来的匾额、对联、贺词和礼品等已堆积如山。他挑出其中一些地位高的人送的匾额随仪仗队送去,其余都先挂进祠堂,大部分在祠堂里挂不下:

    “孝思不匮”——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

    “千国栋家”——司法院院长王宠惠贺。

    “光前裕后”——警察总监吴铁成贺。

    “敦仁尚德”——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贺。

    “俎豆千秋”——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曹锟贺。

    “望出晋昌”——前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贺。

    “武威世承”——前北京国民政府将军吴佩孚贺。

    “武库遗灵”——国学大师章太炎贺。

    “源远流长”——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

    “慎终追远”——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法国驻沪领事馆领事甘格林贺。

    “孝思不望”——海陆空总司令蒋介石贺。

    “明望之后“——国防部部长林辉贺.

    “明德之后”——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

    当时替他主持筹备工作的都是所谓上海“闻人”和“商界四杰”之流。如总务主任是虞洽卿和黄金荣,剧务主任是张啸林,卫生主任是王晓籁、庞京周,招待主任是袁履登等。

    1931年6月10日,是经过几个风水家选定的送主日期。一大早法租界华格臬路(今宁海路)杜家附近的几条马路已被几万人的仪仗队和客人挤得水泄不通。仪仗队分为6个大队,第1大队由几十面两丈见方的特大国民党旗和杜字旗作前导,每面旗由四人抬举,前后左右用100多辆自行车护卫。接着是由法租界和英租界巡捕房派来的英、法、印、越巡捕组成的骑队。后面跟着一大群“金荣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