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黄埔军校的演变(二)(3 / 4)  抗战雄心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

    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25人,第二期8人,第三期38人,第四期17人,第五期10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2,327人,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91人、伤103人;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0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0%。

    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03人。

    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历任校长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

    第七任艾叆将军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

    在当时,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2004年6月14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简介: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