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偷天换日(1 / 2)  诸天长生从明玉功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无尽的寒气迸发,明玉真气和森森杀气结合,欲将神宗连灵魂都冻结起来。

    漫天的云雾都仿佛被这杀气惊动,纷纷朝着四面八方退散。

    神宗睁大了双眼,看着宋行一拳挥下,犹如那尊大佛,在凡间显圣,跟着挥下灭世的一拳。

    “朕是天子,天子又岂会败给凡人,给我破!

    ”

    怒吼声中,神宗奋力跃起,聚起全身的力量,朝着宋行的拳头同样发出了攻击。

    但人尚在半空,就被前方凝如钢板的空气逼的后退不止,空气中无处不在的寒气,冻结了他的手臂,他的肌肉,他的五脏,甚至连他的血液,都被冻住了。

    引起为傲的金刚不坏,在这一拳下,仿佛个笑话,神宗破破烂烂的身躯,再次重重砸在峭壁上,震塌了这一片的山崖。

    大量碎石落下,几乎将神宗的躯体掩埋在下面,正面挡下宋行这招的神宗,已是重伤无力,半死之躯。

    看着重伤垂死的神宗,宋行走到他的面前,看着他懊悔中带着怨恨的眼神说道:“是不是奇怪山下你的兵马还没有到?”

    按照神宗的预计,这个时候,他调动的边镇兵马应该已经杀到山上,屠光了这些武林门派才对,为何现在却没有人赶来接应。

    宋行说道:“因为我让司空摘星去偷走了边军调动兵马的虎符,所以你的人马就算能赶到,最快也要一个时辰后了,而那时候,你已经死了。”

    神宗强撑着一口气,怒视宋行:“私盗兵符,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司空摘星怎么敢!”

    宋行怜悯地看着地下的神宗,满足了他临死前的好奇心:“因为司空摘星是明教的人。”

    当初,陆小凤一直很好奇,宋行手中有司空摘星什么把柄,能够让桀骜不驯的司空摘星俯首。

    答桉就是,在两人第一次交手的时候,司空摘星使出的轻功,就是传自西域明教,生死危机之下,更是露出压箱底的功夫乾坤大挪移,导致宋行识破了他的身份。

    司空摘星不单单是他的名字,更是一个象征,中原明教创教之人的象征。

    明教源于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创的阿萨辛教,阿萨辛教在波斯建立后,发展迅速,教中诸多事务由三大长老负责。

    三大长老分别是长老之首的教中圣女尹玛目、霍桑和穆萨。

    穆萨本是汉人,其祖上为丝绸之路上的大商贾,为躲避五胡十六国时的战乱,避祸定居于波斯。

    司空家秉承家训,虽居于海外,却不忘记自身有中华血脉,故而司空家子孙后代,自幼熟悉中华文化,穆萨的汉名就叫司空摘星。

    司空摘星幼年时,父亲曾带其远赴中原,游历天下,他虽远居波斯,对中原大势,风土人情等中原文化却是颇为了解。

    他不仅学富五车,精通数种语言,还是位武学高手,又因殷实家世之故,虽有中华血脉,却凭借过人的才华被选为阿萨辛教派长老。

    唐朝武周皇帝年间,司空摘星与霍桑对阿萨辛教义产生异议,于是两人弃阿萨辛教于不顾,各率教中信仰各自教义的忠心弟子,携手前往中原,并相互约定鼓励,要以自己理念为目标,在中华大地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两人虽为才学超人之辈,但在传授教义手段上却差异甚大。

    霍桑对中原文化、各种风俗不甚了解并尚存疑虑,于是选择了远离大唐重镇、商旅要道的偏僻村庄来传播。

    而司空摘星深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沉淀,若从乡野入手,必不会被朝堂接受,结果只会沦落为三流教派,于是先从物华天宝、豪门云集的长安入手。

    司空摘心本是能言善思之人,凭借其儒雅的形貌,高华的谈吐,不久便声名广播,可轻易出入长安王侯将相之府,令大唐庙堂不再有排斥之心。

    至此,司空摘星方才着手建立教派,翌年创立明教。

    司空摘星虽行事稳妥,但中原人士对外来宗派排斥之大,超乎想象,不久便受江湖各派暗中打压,以至明教举步维艰。

    便在此时,累世之交徐昭梦闻得司空摘星勉强支撑明教,于是倾尽全力赠出大笔钱财,让其渡过难关。

    有此钱财,明教迅速壮大,未出十年,明教声名已凌驾于中原诸多门派之上。

    司空摘星更在波斯建立了明教波斯分教,以培养教中后备人才,将新鲜血液不断补充。

    又过数年,司空摘星见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加之明教教众甚多,竟有了移天易日的不臣之心,想让明教替代大唐。

    于是司空摘星静下心来潜心研习武学,并悟出了绝世武功乾坤大挪移,由此明教声势更盛,几与天下第一大帮少林比肩。

    随后,司空摘星独上嵩山少林,百招之内便以乾坤大挪移大败少林方丈苦乘大师的大慈大悲千手式。

    至此明教锋芒所指,群雄辟易。

    然则,明教教众众多,难免良莠不齐,常有教中弟子借明教之名,飞扬跋扈,行不轨之事,武林中人大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