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
假期结束,一切回归正轨,我重操旧业,捡起了已经放下好多天的写作,还好,原本的进步没有丢失,日子在平淡而忙碌中度过,在这期间,我也开始留意到,禹国医疗卫生层面已经开始行动,在全国八个大区相继成立制药厂,这一点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而他们的选址,其实也挺符合条件的,八个大区,都是禹医药出产地。
但这并不是最大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在于通过新闻反馈出来的几个信息。
医药卫生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始着手准备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的禹医学习,虽然这样的举措,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但未来,或许十几年二十几年后,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哪怕到那时候,真正的禹医大拿未必能出现,但基础和常识的普及,势必改变整个社会对禹医的看法,当不再有偏见、真正了解了之后,禹医的发展势必将突飞猛进。
这影响力绝对不是简单的建立几个制药厂,盖多少禹医院可以比拟的。
大国定策,所谋必然不止眼前。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我的一点想法,与现在的我,没有多大关系,该写东西还是写东西,该查资料还是查资料。
11月中旬,小河湾的药厂还在建,我手里的稿子终于破了百万。
没有网上所说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进步倒是的确可以清晰看出来的,对比了自己前后所写的内容,这种差距就越发明显,先期写过,线索便已经很明朗,于是在这天,通读一遍后,真正的开始重写。
从小说的开端开始,用自己的知识,讲述自己的故事。
连着三天,在存稿达到4万以后,正式开始上传。
我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硬卷,掌握关窍以后,尽量开始追求日更两万。
当适应以后才发现,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的挑战,一如上班一样,从早上八点开始,下午四点半结束,中间还预留了两个小时的吃饭午休时间,两万字轻轻松松。
真实所见的故事和真实经历的一切,远比依靠脑子去凑的情节和谋略更显得惊艳,第一个开书的完整月,60万余字的《道医下山》签约,拿了两个推荐,一举登上新书销售榜前三,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稿费:2万余。
稳稳的!!
12月底,凉城金疮药制造厂正式建成,名字是老张起的,用他的话说,药名别玩那些虚的,就是要别人第一眼就能记住,金疮药的大名妇孺皆知,既然可以取这样的名字,那就不要浪费这个便利。
剪彩仪式上,凉城几位高级执政官也到场为贺,一番礼节性的交涉后,就只剩下三人,李叔、我,还有老张。
偌大的工厂,现在还是空荡荡的,办公大楼设立在厂房不远处,沿河的步道边上,原先建立的一个凉亭。
李叔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好酒,整整两瓶。
“小秦,很不错,说实话,在我第一次帮你的时候,我也没想过你能走得这么远。”世事无常,正所谓三穷三富,人生之机遇是谁也想不到的,当初做的玉米种和现在的制药公司可以说是八杠子打不着。
“没有李叔和张叔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就没有我秦甲的今日。”
老张左右看了一眼,“三个人略显冷清了,我正好最近这几天在凉城一家茶馆认识了一个朋友,让她送点东西过来,也给咱们热热场子。”
李叔无奈的看了他一眼,“都多大年纪了,还是这个样子,你娃都快毕业了吧?别再跟儿子辈的抢女人了,收点心吧。”
“没有,这个少说也是小秦他们那一辈的,结过婚的那种,再说,这凉城十二月的气候,谁遭得住?我让他们带几个烤火器过来,再送点佐酒小食,在这样的清醒下,喝酒聊天,才是一绝。”
李叔摆摆手,“打吧打吧!”
“没事,放心吧,搞茶馆的人,都是机灵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再说了咱们是朋友聚会,只谈风月,不聊国事。”
李叔打了个电话,让秘书又多拿了两瓶,整整就是四瓶,两斤装,一共八斤。
老张去忙活了,我跟在李叔身后,走到河边步道,站在围栏后。
“以后有什么打算?你的事情,就算是你不跟我谈,我也能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一些,比如你的搏击俱乐部,还有你想在你村子里搞的那个龙脑樟种植,我都听说过,我理了一下,虽然不少,但很散,我从中看不出来你的意图,你是没想过,还是有别的想法只是还没有开始着手准备?”
李叔的眼光依旧是那么犀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