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四章 伐缅大胜的影响(1 / 2)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对外发动战争,通常会作为转嫁国内矛盾的主要手段。

    皇帝当然知道,也擅长利用,尽管国内矛盾并不严重,也没因为大灾害而激烈。

    西夷已经开始了殖民掠夺,主要还是在非洲和美洲。趁他们还没有大举进入亚洲,大明帝国抢先占据各要地,既有现实的利益,更是长远的布署。

    况且,以占世界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口,大明帝国的领土就显得太少了。

    正象皇帝所计划的那样,从国内分薄出去一两千万人口,就足以实现他在南海的布局。

    自己用双手开发耕种经营的土地,那就是自己的,不是被“卖猪仔”,为别人辛苦劳累。

    李旦被委任为吕宋总督,也只是个开始,只是皇帝树立的榜样。

    日后不管是谁,能在海外开拓,都将得到明廷的承认和庇护。总督一职,也将在南洋遍地都是。

    殿内,又只剩下了皇帝,他踱至偏殿,再一次审视着大沙盘。

    伐缅之战的胜利,号称是复仇之战,洗雪的是万历年间丢失数个宣慰使司的耻辱。

    同时,也是对西南土司的一次震慑。数万大军横扫缅军,火器犀利难挡,有这样的强军,相信没有那个土司敢轻举妄动,生出反叛之心。

    待主力撤回滇省后,便是解决沐公府的时候了。伐缅之战树立起的军威,足以取代沐家世镇云南的威望。

    俗话说的好,“富贵之家,不过三代”。指的是,富贵的家族,很难守业,大多数都会在几代之后违背了初心,最终走向衰亡。

    沐王府最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把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宽厚百姓,在民间大有威望。

    但中后期的沐氏家族的子弟,却多有骄奢淫逸之态,多有骚扰地方,暴民敛财的丑闻。

    根据东厂的暗中查探,沐公府经过多年的巧取豪夺,庄田已经占当时云南耕种田地的三分之一。

    沐府中的珍宝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石青、硃砂、珍珠、名宝、落红、琥珀、马蹄、紫金,装以细筏箧。”

    “每箧五十斤,藏于高板库。每库五十箧,共二百五十库,他物称是。八宝黄龙伞一百四十执……”

    要知道,云南在元明清时期,一直是中国的白银主产区。明朝一半以上的白银产量都在云南。

    此外,云南产出大量的铜,盐、茶叶、木材、石材等高贸易附加值的商品和货币金属。

    所以,云南虽然地处偏远,以瘴疠令人望而生畏。但在经济上,却有着巨大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而沐家在云南的存在,也影响到了地方官府的执法和施政。

    沐天波的老爹沐启元,便纵容家奴残害百姓。巡按余瑊按律逮捕犯法家奴后,他居然调集兵马,用火炮对准巡按公署。

    沐家其实也可以归于宗藩之列,最早的沐英便是太祖的义子。宗藩之害、之弊,在其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皇帝要借伐缅之威,拿掉沐公府,从而使云南事权统一,并把庄田全部收回,惩治沐家的刁奴恶奴。

    当然,不是要抄家灭门,而是把沐府搬到京城。反正沐府也没多少人,沐天波更是只有十二岁。

    至于沐府的巨量财宝,但凡懂事的,就不会大车小辆地往京城运。皇帝也不赶尽杀绝,会给沐天波留下足够一辈子富贵的财物。

    至于沐天波以后的成就,或者说沐公府的未来,就要看他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儿了。

    这是伐缅之战后的又一笔横财,皇帝手中有钱,又能干很多事情,加速推进大明的崛起和复兴。

    ……………….

    寒冷的空气使得人呼出浓重的白雾,在头发鬓角迅速形成白霜。孙传庭举着望远镜瞭望,却是动也不动。

    远方,战马奔驰,一排排的明军骑兵纵横扫荡,向各个方向突击冲锋,却还能保持相对的整齐队列。

    立在孙传庭身边的曹变蛟,年轻的脸上已能看出风霜之色,这是一年多驻扎西北所带来的变化。

    平辽灭奴的大战中,飞骑屡建大功。经历了实战的考验,战术也逐渐完善。

    战后,飞骑的建制也固定下来,每营三千混编骑兵,两千飞骑,一千枪骑。

    数个两千飞骑组成的小营被分派到北方边镇,在当地补充枪骑兵,开始正式驻防戍边。

    这些经历过战火考验的飞骑营,成为了各边镇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一颗颗种子,帮着各边镇训练出更多的飞骑官兵。

    皇帝借平辽灭奴的大战,用巨资的投入,不仅达到了短期的目的,更使大明的长期战略有了改变的底气。

    各边镇军队实力的大幅增强,使得皇帝已经不满足于防守,不满足于长城一线。

    收复前套地区,是西北明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行动,意义重大。不仅是北部边境防御体系的完善,更是日后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边总督孙传庭看得极为认真,这些正在训练的骑兵,可是收复前套地区的主力,将与蒙古诸部展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