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答案是....(1 / 2)  我行走于过去,延续未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阿赖耶之前说的话,夏连之后其实认真思考过。

    祂想表达的观点不是过去的人比未来的人强,而是过去的人不输未来的人。

    许多人有着某种认知,觉得爱因斯坦、牛顿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拥有这种成就,是因为他们幸运的生在了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时代,提前占据了一个萝卜坑。

    事实上,这种说法的逻辑确实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因为科研确实是越往后越困难。

    但他们也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在爱因斯坦时期,他们的计算机的算力,甚至还不如一台小天才电话手表。

    用算盘打出核弹跟用计算机算出核弹,在难度上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他们没有后世那样每秒钟可以计算兆亿次的计算机,没有可以观察宇宙微观粒子的粒子对撞机,也无法前往宇宙去测量恒星的引力数据。

    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由无数科学家积累起来的基础。

    他们所能依靠的,绝大多数时候只有大脑跟数学,甚至可以套用的数学公式也要少的多。

    他们是生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时代,但他们也同样生在什么都没有的时代。

    时代带给他们的不只是幸运,也同样是限制。

    科学这种东西与其说是萝卜坑,倒不如说是起高楼,越高的大楼越难建立,但若是没有地基,高楼也是空中楼阁,完全不具可能性。

    即使是另起高楼,之前建立地基的经验,也可以用上。

    未来的科技确实更加困难,但若是没有前人的技术积累,后人也根本无法突破这些更加困难的科技。

    即使是错误的理论,也同样是为未来的人试错,删除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文明就是如此,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技术的积累,才慢慢走到如今。

    人类的科学发展是连贯的,而不是割裂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过去的理论最终会被革新甚至是推翻,但革新与推翻这些理论,就意味着质疑过去被称之为权威的理论。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对于时空的了解是来自于牛顿,在牛顿的理论中,时空是绝对的,永远也无法改变,而这也也是当时的权威。

    但爱因斯坦并不认可,或者说,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时空是绝对的?”这也导致了后来相对论的产生。

    相对论诞生后,多方质疑,甚至就连许多人觉得足以与爱因斯坦站在同一高度的特斯拉,也同样在新闻上公开嘲讽爱因斯坦是一个骗子。

    如果不是时代不同了,爱因斯坦或许也将获得像哥白尼一样的结局。

    科学家们想方设法的想要否定相对论,但随着多方人员的验证,他的理论也在这种否定中被证实。

    他将牛顿拉下了属于他的神坛,自己坐了上去。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没有谁会是神。

    爱因斯坦区别于其余科学家的地方,并不在于他的智慧,而是在于,他从来不会因外界的因素停止去询问“为什么?”

    觉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占据了一个萝卜坑,其实某种程度上,是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即使是未来都难以被推翻革新的真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正如牛顿的理论被相对论革新一样。

    相对论受其时代限制注定了被革新,当科技越发进步,人们探测世界的方法越来越多,计算机越来越快,萝卜坑也会越来越多。

    而这些萝卜坑,也会被其余“爱因斯坦”发现,成为新神,甚至是推翻旧神,当然,这不代表新神就比爱因斯坦厉害,只是时代的差距罢了。

    正如爱因斯坦也从未因此否定牛顿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爱因斯坦跟牛顿等人,都足以被称之为“伟大科学家”的原因。

    因为开拓者永远值得尊敬。

    爱因斯坦死后那几十年之所以似乎未曾再出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技术的困难性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人逐渐将前人的理论奉为了绝对的真理,人口增多了,但敢于质疑权威的人却在减少。

    夏连之所以会选择最初的爱因斯坦,是因为智械时代的历史灭绝导致的记载缺失。

    夏连并未听过之后出现的那些“爱因斯坦”的名字,既然知识与时代的差距可以抹除,那么他宁愿相信自己知道的名字。

    在夏连出现在这梧桐树下的时候,不远处的一栋白色的双层木屋中就传出了小提琴声。

    并不算特别优秀,但还不至于到沃尔特说的那样像是在锯木头。

    夏连并不着急敲响这位科学家的家门,只是站在这梧桐树下静静聆听,一直到小雨越来越大,大到梧桐树无法遮蔽风雨时。

    小提琴声停止了,大概过了几分钟,木屋的大门打开,一位穿着毛衣,花白的头发乱糟糟的老者站在门口对着夏连摆手打了一个招呼。

    “进来避避雨吧,孩子。”

    夏连缓步穿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