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这东西,可是需要文化和银子共同砸出来。老百姓,吃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操心这个。
“阿爹,你刚才说什么?堂堂什么?”
想起父亲刚才说的话,王和垚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小心地上滑。”
王父心虚地岔开了话题。
“王家大郎,已经好了呀!”
“王夫子,上坟去啊!王家大郎,看起来精神多了!”
看到王和垚父子,村民们纷纷打招呼,仿佛惊诧于王和垚的温和和彬彬有礼。
王和垚面带微笑,人畜无害,打量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乡村三月。
野花盛放,柳枝随风而动,满眼的绿色,一条玉带似的河流缓缓流淌,将一座古城分成两半,青山掩映,绿水长流,烟雨蒙蒙。
那一定就是众人口中的余姚城了。
北面那座山,一定是父亲提过的,王阳明的故居龙泉山了。而南面云岚雾罩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明山了。
可惜,他不能问,否则父亲又以为他是被吓坏的傻子,又该忧心忡忡了。
田间那些正在忙碌的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年轻女子,都是直起身来,打量着风度翩翩的王和垚父子。
王和垚微笑示以回应,许多女子都是脸上飞红,纷纷扭过头去。王父咳嗽了一声,王和垚醒悟过来,赶紧收回微笑和目光,板起脸向前,目不斜视。
不过,碧绿的原野、盛开的鲜花、天空自有飞翔的小鸟、美丽的少女、香醇的美酒、动人的歌声……
他喜欢这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坟上不多的杂草被拔去,坟上添了把新土,一盘苹果、一盘点心摆在碑前。
“泰山大人,你就安息吧,我会照顾好她们母子的。”
王父蹲在老泰山的墓前,自言自语,细雨洒在他脸上,泪水朦胧,格外的虔诚。
王和垚心头感动。不知此时,谁在自己的墓前凭吊哀思?
应该没有那么快,自己的遗体或许还没有找到。
“阿爹,外公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王和垚不由自主问了出来。
“你外公,天下最好的善人,心肠最好。”
王父回答着儿子的话,语气里都是伤感。
“当年天下大乱,阿爹从北地流落江南,九死一生。幸亏你外公收留,又将你阿母许配给我。若不是他老人家,阿爹已经……唉……”
王父长叹一声,没有再说下去。
“阿爹,放心吧,外公一定会在天上保佑咱们!”
王和垚站在父亲身后,宽慰着神色戚戚的父亲。
外公心善,不计较身份地位,父亲真情流露,双方都是重情重义之人。
“垚儿,我要你在你外公的坟前发誓,永不考取功名,永不进入官场!”
王父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泪水,忽然站起身来,郑重向儿子说道。
王和垚一惊,不由自主站直了身子。
看父亲脸色凝重,一本正经,好像不是在开玩笑。
“阿爹,这又是为何?”
王和垚一头雾水,小声问道。
莫非,父亲是有心结,或是……抗清义士……前朝遗民?
“阿爹有难言之隐,你就说,你答不答应?”
王父斩钉截铁,果断异常,和王和垚脑子里“妻管严”的柔弱印象截然不同。
“阿爹放心,我在外公的坟前发誓,我答应你就是,绝不考取功名。”
科举取士,八股文,那不是开玩笑吗?
以自己在四书五经上的造诣,能中举才怪!
秀才、廪生、贡生等等,完全没兴趣,完全没信心、完全没时间,造反还来不及昵!
“这事,不要让你阿母知道。为这事,我和她吵过多次,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王父轻轻点了点头,看着烟雨蒙蒙的远处,喃喃自语,眼神迷惘,如痴如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阿爹,你在说什么?是李煜的词吗?”
王和垚听的迷迷糊糊,感情父亲真是个……遗民!
在诗词上,他不但是个爱好者,历史、文学是他的真爱,而且,他还是个积极的参与者,发表点文章,参加些比赛什么的,乐此不疲。
“没什么,只是发些牢骚而已。”
王父摆摆手,情绪低落。
王和垚点点头,没有追问。
以父亲的年龄,明末清初时,应该是他的童年或少年时代,谁没有点糟心的往事。
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块天地,正好看到郑宁单薄的身影,正在一处坟头祭拜。
“阿爹,你要是有事,你忙去。我一个人走走,活动活动。”
王和垚目不斜视,关切地说道。
“不瞒你说,阿爹学堂里真有些事情,那……阿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