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悲喜交加(2 / 5)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那么快人快语,朕想说的是,希望太子继位之后,不再称‘官家’而是称呼‘皇上’和‘陛下’,诸位以为如何?”

    赵扩依然面带着微笑,可是,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眼神里的希望与坚定。

    众人心中就是一凛。

    有宋一朝,臣子都是称呼皇帝为“官家”,但是,官家这种称呼其实并非宋朝特有的。

    早在汉代,便有“官家”这样的称谓,“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官家”这个词代表的是朝廷、官府、公家,只不过在后来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从南北朝时起,官家就有了皇帝的意思,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这两位皇帝,也曾询问过臣子,为何要称呼自己“官家”?

    其实,宋代称呼皇帝为“官家”,却是皇帝这个位置的权威性受到了削弱。

    唐末藩镇割据之乱世,五十三年间,中原轮换五朝、八姓十三君,当时的人只要兵强马壮,就可以自立为王。

    “天子”于是泛滥,一个牌匾掉下来恨不得都可以砸死一大群。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君权神授”的观念在民间开始动摇。

    赵宋创立之初,地方镇守的权力极大,他们拉帮结派称为“十兄弟”。

    赵匡胤先通过“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后来又用“杯酒释兵权”收回权力,这些似乎来得都有些轻巧。

    但是,要想让手底下从前的兄弟们信服,除了表现出君王的“宽仁大度”,他别无选择。

    基于这样的原因,赵匡胤不自称“天子”,而是按照庶民的习惯,称自己为“官家”。

    一来显得比较平易近人,二来通过这个称谓,向大臣们传递一出:皇帝愿与百官“共治天下”的心声。

    因此,宋朝的历代皇帝,几乎都要受到大臣们的制约,权倾一时的权臣层出不穷,皇帝一个个也当的憋屈啊。

    现如今,郭默的横空出世,甚至干翻了整个大金国,又将大理纳入大宋的版图,明眼人都能看出,西夏被拿下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郭默打下的这些地盘,完全能够跟大宋的疆域相媲美,这绝对是一代强势的君主。

    因此,赵扩才将众臣召集起来,提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薛极、程珌、赵汝述、卫泾、胡榘等人,一个个低头不语。

    在可是一件大事,往大了说是动摇大宋国本的事情,直接跟大宋立国之初的基本国策相违背。

    他们这几位老臣,往往不是什么孤家寡人,他们身后站着的是一个个大的家族或者利益集团,他们能跻身于朝堂,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个代言人的角色而已。

    “官家,臣完全赞同官家的说法。恕臣妄言之罪,以臣之愚见今太子殿下之功,可比当年太祖的开国之举。”

    “且太子殿下依旧不到而立之年,偌大一个天下,殿下兵锋所指,超越汉唐亦未可知。”

    户部尚书岳珂,第一个站了出来,力挺赵扩的观点。

    “臣兵部侍郎孟宗政,赞成官家的说法——”

    “臣刑部侍郎宋慈,赞成官家的说法——”

    “我等皆赞成官家的说法——”

    三大经略安抚使,三大劲旅的都统制,也纷纷站了起来,支持郭默去“官家”而称“皇上”和“陛下”。

    这样的局面,赵扩早就料到了。

    他也不会因此去责难那些老臣,因为他知道这些老臣心里也是向着郭默的,只是在这样的事情上,身不由己罢了。

    不过,看到那些站起来支持郭默的人,赵扩的心里还是很是欣慰的,这些都是儿子的铁杆支持者啊。

    赵扩敢提出这样的话题,就是因为郭默这莫大的功劳,和手握数十万的劲旅。

    你一个大金国的国主都能够称“陛下”,难道我儿子灭了你,他自己反而没资格称“陛下”吗?

    赵扩一抬眼,看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人。

    “同叔啊,你见多识广、胸有沟壑,你觉得朕这个提议怎么样?”

    赵扩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对准了那人,现任的“卫国公”史弥远。

    “哈哈,官家将如此大事来问我一个闲散之人,不觉得有些过了吗?不过既然官家这么问了,老夫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宋初立之时,称主上为‘官家’,那是当年具体情况导致的,数百年过去了,‘官家’这个词已经变了味道。”

    史弥远停顿了一下,这种话貌似还只能他来说,或者说在场之人也只有他敢这么说。

    “数年前大宋民富而国弱,正是太子殿下横空出世,才力挽狂澜,掀起了大宋的尚武之风。”

    “咱们先不来讨论,合适不适合改掉‘官家’的称呼,试想如果太子殿下打下的疆土,他自立为皇可不可以?”

    是啊,大理国加上大金国,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