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带领罗氏鬼国这八千劲旅,占领了善阐府,自然也不会随意纵容大军做扰民之事。
这些人在“敦武军”训练那两年,不仅学得上阵杀敌的本领,就连军纪也是同“敦武军”一般无二。
更何况,石长老很清楚,以他们“姑爷”燕王殿下的性子,这个大理国早晚应该也会纳入大宋版图的。
这善阐府将来是他们“姑爷”的地盘,自然就不能在这里随意嚯嚯了。
当被流放式遣散的高氏族人,徒步到大理城见到高炯的时候,高炯才知道,传承了几百年的善阐高氏祖业,算是彻底完了。
有心兴兵去重新夺回来,看看自己这万余疲兵,又听说罗氏鬼国来了八千劲旅,高炯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可是,他们的祖父,他们的父母,还有四位兄弟姐妹,甚至三个儿女,全部都死在了罗氏鬼国的手里。
你让他如何咽得下去这口气?
最终,完全失去理智的高炯,打开大理城的府库,将所有粮食、武器和钱财都拿出来,在他所占领的地盘大肆征兵。
同时,又派人去苗人盘踞的乞蓝部,和吐蕃人占据的旦当郡,先送上巨额钱财,要求他们出兵善阐。
并承诺他们,如果攻陷善阐府,高氏数百年的积累,任他们自行收取。
这样的话,现在看来已经算是“康他人之慨”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更何况吐蕃和苗人部落这些物资贵乏的势力?
要知道,善阐高氏,那在天南之地也是存在了几百年的庞然大物,他们能积攒多少财富啊?
光是想想,都能让人咬到舌头的,更何况高炯已经送来了价值不菲的财物。
不过,这两方有会川府的“前车之鉴”,并没有直接派大军前往,而是先派出探子,去到善阐府打探一番。
确定了对方只有八千人之后,吐蕃人和苗人又联合在一起,双方各出六千兵马,同时要求高炯派出八千兵马。
三方合力共两万军马,并由吐蕃首领统一指挥,才浩浩荡荡地开向善阐府。
大军出兵并非一日之功。
高炯接见从善阐府逃出来的族人,再派人到旦当郡和乞蓝部求援,两部人马再派人到善阐府打探,之后又是谈判、联盟的。
真等出兵的时候,竟又过去了十多天,却不知从襄阳兼程而来的“忠顺军”,早已到了会川府。
见到一灯大师之后,余玠先送上了郭默的亲笔信。
无非先是一番常规的问候,并邀请一灯大师,到大宋境内游历或长居。
至于大理的叛乱和战后事宜,就按一灯让朱子柳带到洛阳的承诺办理。
虽然,郭默对一灯有着足够的尊重,可惜,现在不是讲个人恩怨的时候,而是涉及到军国大事。
朱子柳先“忠顺军”一步回到了会川府,并将他一路的见闻,和在燕王府和郭默见面的情景,详细地跟一灯做了汇报。
虽然余玠只是带了一万“忠顺军”,但一灯还是直接将所有大理的军队,都交到了余玠的手上。
余玠也是一名帅才,只是在这个时空里,出仕早了一些,就算是现在贵为一军主将了,也不过才二十七岁而已。
这些年,郭默有意在栽培他、锻炼他,也在等着他的成长。
远征大理,将是余玠独自领军以来,真正意义的第一战,就连余玠自己,都有些兴奋和期待。
从郭默给他的军令内容和目标来看,这次大理之行,不亚于一次“灭国之战”。
自此之后,这个世上将不再有大理国,虽然大理国并不算是直接结束在他的手里。
一灯大师直接交权,“渔樵耕读”四位也都没有多说一句,原本他们就是随着一灯归隐之人,自然不会卷恋官位和权力。
只是,年轻气盛的大理新皇段祥兴,心里还是有些疙瘩,但也没敢说出来。
余玠自然当仁不让地接过了兵权,并对着一灯大师深施了一礼。
看着旁边的大理皇帝段祥兴,余玠微微一笑。
“段皇是否心有不甘?燕王殿下曾言,天下分裂的太久了,百姓们是该归于一统的时候了。”
“一灯大师,燕王殿下现在已经到了‘先天高手’的境界,这是他专门让末将带过来的。”
余玠说着,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本布帛装订的册子。
“这是殿下的独门绝学‘朝阳落日掌’,按殿下所言,这套掌法已经是他改良之后的升级版,练至大成可至‘半步先天’之境。”
“殿下说了,这是赠给一灯大师的,大师也可以酌情传于段氏后人。”
余玠恭恭敬敬地,双手递上了“朝阳落日掌”的册子,并有意无意地看了旁边的段祥兴一眼。
“哈哈哈,燕王殿下又何必如此客套?以老僧跟他的交情,区区大理一国之地,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一灯也是做过几十年皇帝的人,就算再是武痴,也是人情练达之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