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宋的规划里,金国是他首先要拿下的,其次才是西夏。
至于蒙古,疆域太过辽阔,又多是苦寒之地,在大宋人眼里都算是无用之地。
现在西夏局势骤变,郭默这样积极地去应对,自然也会让人浮想联翩。
「上次燕王殿下来信中,有说到无论金国还是西夏,将来都会是我大宋的领土,那里的百姓也会成为我大宋的臣民。」
「因此,殿下考虑在这两个地方,军事上以威压为主,尽可能多使用「经济战」和「舆论战」。」
「虽然,老朽现在还没能完全弄明白,殿下这两种战法的实施方式,但以殿下一贯以来的行事风格,应当不是无的放矢之举。」
旁边的薛极说话了,他是朝中的吏部尚书,更是燕王府的右长史。
尤其半年前老程珌去了洛阳之后,临安的燕王府,就完全由薛极在打理,跟洛阳的燕王府,也经常互通着信息。
「此次,西夏战事,看来是打破了燕王原本的规划。不过老朽倒是赞成明可的做法,就算不能完全拿下西夏,至少也能获得更多的地盘和支持。」
「以老朽之见,我等还是该为殿下的战后事宜多考虑一下,三大经略安抚使派出去,殿下未必还有第四位人选了。」
的确,打仗自有燕王麾下二十多万劲旅,却没有太多独挡一面的文臣,别说郭默麾下,就算是整个大宋这样的人都很稀缺。
「也罢,对外战事还是让小七自己去折腾吧,我们给他把后勤保障做好就行了。」
「肃之啊,这件事你要多上些心。虽然现在的洛阳能够自给自足了,但是发动这么大的战争,还要支撑着河北八州府的运转。」
「钱粮方面,小七要多少就给多少,户部严格把控,胆敢有人将手伸到这里来,让「皇城司」配合你,发现一个格杀一个——」
岳珂自然没什么反对的,岳珂自己这几年官运亨通、鹏程万里,儿子又在燕王麾下为将,更是重组了「岳家军」。
遇到燕王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岳珂都没时间去摆弄自己原本酷爱的诗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政务上。
岳家的再次崛起,将落在他和岳翱的身上,而燕王殿下就是他们唯一能依仗的助力。
「官家尽管放心,今年第一茬水稻熟了之后,为臣会令各处直接发往洛阳,省去不必要的
周转。」
「饷银也是充足的,而且有军功者,无论在河北、河东还是关中,都可以按军功大小,授以永业田。」
「各处闲置耕地的数量,也陆续报上来了,有的地方已经展开了军屯,今后再奖励到将士们手里,就直接是熟田了。」
「那三位经略安抚使,真个个都是能员,不愧是燕王殿下一手栽培出来的。」
说到自己管辖的政务,一向不善言辞的岳珂,竟然也侃侃而谈。
福宁殿里,其他几位都五六十的老头了,就岳珂这一个四十出头的人,言谈之间尽显满身的朝气。
「哈哈哈,肃之啊,你还羡慕他们三个?你不也是燕王殿下一手栽培出来的吗?要好好加油啊,年轻人——」
孟宗政在一旁听了,还出言打趣道。
是啊,连孟宗政都六十二岁了,如果不是郭默的存在,像另一个时空那样,孟宗政都逝去三年了。
宋朝的官家,也算是最没有架子的官家,不是太过正式的场合,跟相得的臣子相处,就像朋友聊天一样。
「会之,你明日亲自到西湖边去一趟,见一见那位西夏的太上皇吧。」
赵扩突然放低了声音。
西夏的太上皇,就是那位状元皇帝李遵顼,在临安也住了大半年了。
在他快抵达临安的时候,官家赵扩真的出城十里相迎,这种规格也让李遵顼感动的一塌糊涂。
李遵顼大赵扩八岁,虽然已经退位了,赵扩依然一口一个「皇兄」的叫着。
新年的时候,赵扩甚至邀请李遵顼,在皇宫里同文武众臣一起开怀畅饮、恭贺新禧。
甚至按照亲王的规格,每个月让户部给李遵顼送去俸禄,赵扩也隔三差五地,到李遵顼府上去拜访一番。
这西夏的战事,尤其是李遵顼的儿子李德旺死了,这么大的事情,总得派人去跟那位西夏太上皇说一声的。
薛极拱手领命,他是一个不怕麻烦的人,甚至还在想着,是不是能从中谋划点儿什么?
说实话,赵汝述在洛阳给燕王出的谋划,薛极很是赞同,都恨不得自己当时也在场。
谋臣之间的攀比也好,明争暗斗也好,从来就不曾停止过。
他们未必是想遏制或踩压着谁,更多的时候,只是想一展自己胸中所学罢了。
「官家,史相的事情......」
薛极欲言又止。
「哈哈,会之啊,咱们史相又找你去了?朕倒是觉得,你可以给他谋划一番。」
「史弥远也算一个精明之人,却怎么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