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兵部就算是重回官家之手了。
“孟卿,你征战半生,落得一身伤病,朕又岂能忍心让你再赴前沿?还是将机会让给年轻人吧,呵呵。”
赵扩婉拒了孟宗政的请求,抬眼正好看见了吏部尚书薛极。
“薛卿,你履职吏部多年,掌管大宋官员考核升迁,可有军政皆通的年轻之辈,可知洛阳?”
薛极见官家直接点名了,也不好再在旁边看热闹。
之前自己有过几次走眼的时候,当时在推荐邓州、唐州知府人选时,史弥远一系都觉得地处边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自动放弃了。
这次,“燕王”殿下指挥下的“敦武”等三军,竟然又拿下了汝州和河南府。
现在官家又要他推荐人选,这也本就是他分内之事,可是自己一系要找出一个军政皆通之人,还是有难度的。
那是去镇守洛阳,不是读过两本兵书就能胜任的。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兵部尚书胡榘,这个算是自己一系的人。
特殊时期,以兵部尚书兼领洛阳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刚刚官家连兵部侍郎孟宗政都给拒绝了,胡榘比孟宗政还大着几个月呢。
思索再三,发现在自己一系中,还真是找不到合适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官家,老臣还真有这么一个人选,此人叫魏了翁,邛州蒲江人。”
“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后历知嘉兴汉州、眉州、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等地,今年年初,刚刚召为兵部郎中。”
“以老臣看,此人有丰富的牧政一方的经历,现又在职兵部,且刚过不惑之年,也算年富力强,可当大任。”
这薛极关键时刻,还真有两把刷子,大宋的整个官员资料都装在他的肚子里。
“不错,魏了翁此人,可当河南知府。”
赵扩还真知道这人,更知道此人不算任何党派,是一个纯正的臣子。
“魏了翁虽好,放在平时执掌河南府,完全没有问题,现在是非常时期,恐怕他也力有未逮啊。”
赵扩表达着自己的诉求,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薛极,好像期盼着他再推荐个人出来。
老薛极无奈,只好再次出班。
“还有一人,姓杜名杲,邵武城关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杜颖。以荫补起家,后入江、淮制置使幕府。”
“嘉定十二年,率军往援除州,解金人之围。激战中,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没有下战场,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战斗,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最终打退了金兵的进攻。”
“现担任庐州节度推官,也可派往汝州或河南府。”
杜杲,也是一位抗金的爱国将领,更是一位学者,算是文武全才之辈。
在历史上,杜杲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晚年以宝文阁学士致仕。
薛极也曾经暗中拉拢过此人,可惜对方风骨极佳,不愿意跟史弥远等人同流合污,因此这些年来虽然建功不少,却宁愿待在地方,也不愿高升朝中。
“哈哈,薛卿不愧是朕的智囊啊,就定他们两个了。”
“不过,此二人牧守一方绰绰有余,‘总督国战’还差得多,朕也推荐一人,让薛卿品评一番。”
薛极以为官家还要继续发难,没想到他自己有了人选,心中也有些纳闷,貌似年轻人中,没谁能符合这个条件的?
听听,官家居然要这人去“总督国战”,这必须是一个有能力、有声望、有地位,还得有身份的人啊。
“朕要推荐的人,大家也算是熟悉,这两年来没少给诸位带来惊喜。郭默,武状元出身,曾经的‘敦武军’都统制,卸任的‘兵部侍郎’,当然现在也还在职‘提点皇城司’。”
听到官家推荐的人是郭默,有些人心中默念“果然是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史弥远却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还想着拉拢郭默呢,怎么能让官家如愿。
他现在都有些后悔,刚才怎么就没站出来推荐郭默呢?
“启禀官家,老臣有话说。”
看到百官之首的史弥远站了出来,本来还想发言的几位大臣,也收回了即将迈出去的脚步。
“哦,不知史相有何高论?”
赵扩饶有兴致地看着史弥远,其实,赵扩的心情也比较复杂。
这两年来,在郭默的帮助下,赵扩不仅自己身体状态越来越好,朝中的权力也一点一点收了回来。
现如今,如果有必要,借助自己官家的身份,赵扩完全可以在朝堂上,跟史弥远分庭抗礼。
至少在列重臣里,礼部尚书程珌、户部侍郎岳珂、兵部侍郎孟宗政是完全站在自己这边的。
而刑部尚书赵汝述,自请在外,遥领刑部而已。
就在今年年初,赵扩又调江陵知府宋慈入朝,升迁为刑部侍郎。
在赵汝述不在的日子里,宋慈算是刑部真正的话事人,只是资历尚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