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白花花的地(1 / 2)  大明嫡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打起来!

    打起来!

    朱允炆看着朱允熥竟然敢当着皇爷爷和朝中大臣的面,与刘三吾这位儒家大佬争论,心头生出一个小人,不断的叫嚣着。

    刘三吾脸色板正:“盖东海以西、西域以东,南疆之北,北地以南。大江大河之中,方为中原故土。皇孙当铭记,若盖天下之地皆为中原,是否意欲兴大兵,举大明社稷穷兵黩武,现杨广之殇?”

    隋炀帝杨广,当年举国之兵,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只是中原百姓起义,天下大乱,大隋亦如大秦二世而亡,社稷崩溃覆灭。

    刘三吾绝不能让盖天下之地皆为中原疆土的思想传播出去,若是如此,天下人是否会认定该夺回故土,行穷兵黩武之事,致使社稷板荡。

    原本意欲开口扼制局面的朱元璋,收回已然到了嘴边的话,他没有看朱允熥或者是刘三吾,而是看向本该是今日主角的大本堂教授方孝孺。

    听闻,昨日晚些时候,方孝孺在城中寻友,放出声去,言称皇孙朱允熥乃是纯孝仁德之人,品行教养可堪出众,其一言一行,当为社稷之幸也。

    朱元璋当时听见,便很是惊讶,自家乖孙竟然能让方孝孺这位士林后起新秀说出如此高的评价,自家乖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俨然是将朱允熥视作亲传弟子看待的。

    那今日,眼下出现这幅局面,方孝孺又会如何应对,却是让朱元璋颇为好奇。

    然而方孝孺这时候并不打算说话,他正想着借此机会,再对朱允熥多做观察。

    更何况,他已经想到了,接下来朱允熥会用什么来论证先前的观点。

    这时。

    朱允熥业已开口:“刘大人,敢问刘大人可知。自春秋战国,我中原便于南疆之地设置统治?秦皇设三群之地,统辖南疆。汉武灭南越国,置交趾刺史。光武平南疆,建城郭。至东汉西晋,南疆刺史不断。更不论隋唐两朝,南疆皆在我中原之手。

    乃至前宋、前元,南疆方才失控,脱于中原之控。我大明乃中原之正统,无可挑剔,难道刘大人以为,我大明配不上中原正统之名,不能收复南疆失地?”

    除却前面历数南疆之地如何被中原王朝统治的话之外,朱允熥最后的大明乃中原正统之论,直接让刘三吾一时无语。

    半响之后,刘三吾方才再次开口:“我大明占中原九州之地,地大而物博,物产丰盈。南疆乃化外之地,虽被中原久征久具,却非我中原之祖地。”

    “中原祖地?”朱允熥冷笑一声,却是引得包括朱元璋在内的众人不由微微皱眉。

    然而,朱允熥却是心中大骂不已。

    在后来,便是有着如刘三吾这样的人太多,抱着中原地大物博,闭关锁关,致使最后落得个国破山河不再,贼寇畅行中原之地,洗劫掳掠。

    他冷笑着开口:“刘大人,我中原祖地,当真自三皇五帝之始,便有如今之格局吗?先民部族不过一箭之地,以石生存,聚部落为族群,自黄河之地不断外扩,历经千百年而成中原,终至大明,方才有九州之地。刘大人!我大明若是依着刘大人的意思,是否要将除却当年先民困局之部族地以外的土地,都散尽了?”

    刘三吾又是一愣,他发觉自己竟然从来未曾思量过此等问题,而是向来认定,如今之中原便是中原之祖地。

    一旁的方孝孺轻笑出声,先是面向朱元璋躬身行礼,而后开口说道:“臣下以为,皇孙于中原之论并无错。我中原当不已土地而论中原,而应以中原之民而论中原。凡我中原之民踏足之地,耕种居住之地,当可谓之我中原。”

    见方孝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朱允熥点着头露出笑容。

    这位在礼教儒家思想上,不断推崇周礼的人,这番话自然是从入华夏则为夏而衍生出来的。

    有理有据,容不得旁人指摘。

    朱允熥接过话:“先生所言极是,学生谨受教。我大明能有今日九州之地,功在先民于洪荒之中披荆斩棘,以手中利石搏杀野兽,踏足野外之地,教养土地,方才有今日中原之地。”

    说到这里,朱允熥目光一沉,话锋一转。

    他要切入到今天的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政治理念上了。

    只听他沉声开口:“我汉家大明威加海内,仓禀充盈,皆因先民创立之地,皇爷爷起于淮西,重塑中原正统。若我等后人,忘记先民于土地的渴望,我等今人,如何叫后世人评说?难道我等今人,不如先民?”

    说到这里,朱允熥语气一沉:“土地,是我大明社稷万年的根本!我大明若想万世长存,必须如先民一般,保持对土地的渴望!”

    说完之后,朱允熥目光缓缓看向从开始之后便一直沉默不严的朱元璋。

    他很清楚,自己这番话绝不可能触怒朱元璋。

    土地,对大明人来说,天然就有着一众吸引力。

    而对朱元璋来说,这份吸引力更盛。

    若是当初老朱家在中都凤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