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吧,救了也是浪费药草。”
“大鱼嘛,本来就是主帅和其他监军,不过等你打到金国,那大鱼就多了去了,到时候抓着完颜晟这个小崽子,你想怎么玩都行,
至于这个完颜宗翰,救还是要救的,毕竟就怎么死了,还是有些便宜他了,他得应该受到审判,然后再被大宋处死。
只有这样,才能告诉天下,冒犯大宋的,必死,同时,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大宋的绞刑架上!
这是审判!这不是一死了之的问题。
同理,完颜晟也是,你们要做的,就是将他和金国一众大臣全部抓获,别给他们投降和谈判的机会。
直接打,不投降的破城直接杀,他们既然敢发动灭宋战争,就要同样承受灭国之痛,就要接受战争审判。
你要告诉天下,大宋是审判,就算是灭国,也要由大宋来宣布他金国灭亡,也要让他金国国主认罪!”
陈烨的话说的赵桓顿时心潮澎湃起来,对啊,只要他领着大军北上,抓到了完颜晟,那才是真正的大鱼,那才是万民所向。
回首之间,城墙上可以看到整个晋城灯火通明,百姓们有的在庆祝劫后余生,官家到来。
可更多的,却是在举家哀痛,从山林中得到消息,城池守住的百姓回来,面对已经失去的亲人,哭喊声震动。
“等到朕灭了金国,百姓必不再忧心哭喊。”
“呵呵,有首诗你听听。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诗!好诗!国师不愧是国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正是河东路啊!
只是国师记错了,潼关在西京西边,不在这河东路,不过潼关确实也和晋城一般,与黄河相接,应该说,潼关就在黄河之上。
所以应该是山河表里河东路,只是后面这……额。
国师,此诗,是您在明国潼关所著作吗?”
赵桓听着陈烨的诗,不禁连声赞叹,不过潼关这个地名,瞬间让他出戏了,因为潼关和晋城,其实是两个方向。
只是后面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又有些深重,他不想主动提及,但心中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感觉。
“嗯,算是,这是先后灭了西夏,金国,还有你们宋国,横跨整个大陆数万里,共灭四十七国的元朝官员所著作。”
“嘶!就是百年后的那个元国?被明国灭了的元国?朕记得他们灭了大宋后,不是只往北打了吗,还覆灭了这么多个国家?”
赵桓惊呼出声,历史文献主要是对于中原主题来写的,明朝的史籍也没有过多介绍元朝,毕竟从南宋到明初,这之间的时间还是很短的。
“对啊,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横跨亚欧大陆,骑兵天下无敌。
可如此一个强盛国家,按理说内地百姓应该过的很好,却被百姓反了,最后亡国,你说为什么?”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元国,就是征战太多了,啧啧啧,四十七国。”
赵桓说到这都有些咋舌,因为一国灭四十七国,何其强大?
“哦,你们宋朝倒是不好战,除了开国,立国后也没灭了谁,你们还一直给别人送钱送物的,怎么国土一直在减少?最后还被灭了?”
“那是因为,因为金人不讲信誉,他们是蛮夷,当然,大宋内在的官员不作为,兵弱也是原因。”
赵桓喃喃的说道,他更想说,是因为太祖的制度阻碍了大宋的军事发展,可事实又证明,太祖的策略是对的。
直到宋朝亡国,也没有藩镇叛乱的出现,有的只有投降的兵将,除了民变,非战时反叛的情况一例都没有。
“国之大,好战必亡是对的,但下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呢?
大宋被金国,宋国,西夏连着打,为何从来没反思过?除了增加边防,一点有意义的事都没做过。”
“朕想起来了,明国有记载,暴元覆灭,是因为他们的皇族打压汉人,他们漠视百姓生命,大灾大旱不仅不赈济,还要克扣赈灾粮,百姓活不下去造反,就强制打压。
但是大宋不一样,大宋重视赈灾,大宋百姓活不下去,要是造反甚至起义,朝廷也不会主动打杀,而是收编,这是暴元不能比的。”
赵桓说到这,还是很自得的,通过后面的评价,他可以看出明国对于宋朝的负面评价并不大。
宋朝的赈灾体系很完善,其实无论宋朝还是明朝,百姓都过的不差,但他了解过明朝之前的政策之后,就能够感觉到,宋朝确实算的上是仁了。
对于这一点,陈烨也是点头,宋朝对百姓的好,是以靖康为转折点的,靖康之前,百姓生活都挺富足的,朝廷压迫也不深。
反而是到了明朝,虽然边患不严重,可世代为业,就决定了百姓经不起一点变动。
“更何况,国师,为何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国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