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0第一次考试(2 / 3)  奸臣之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要让一州刺史举荐全州官员?”

    难题这儿摆着呢,这才是世家不得不妥协客观原因。

    好,考就考吧,你要怎么考呢?先前只查祖宗三代实是太粗糙了,必须至少查到五代以上,还不能有犯罪。这一条以郑靖业之彪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接着,世家又就考试这件事情本身提出了诸多疑问

    一个生事物出现,自有其必然,然而生事物总是不完美。铁了心想阻止人,总能挑出错来。比如:怎么考?考什么内容?又要有什么样考核标准?怎么杜绝作弊?怎么杜绝考官与阅卷官遁私舞弊?考题必然不能泄露,这要如何保证?

    纵然是精明如郑靖业,有了许多招考相府工作人员经验,也不能一一回答这些大规模考试问题。

    一套成熟制度,可能需要数代人、许多年摸索才能臻于完善。幸而郑琰是站巨人肩膀上,即使对于中古史上科举制度不能详细了解,但是记忆下来部分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对于朝政和世情了解,也能让她写出一份甚至比她爹计划完美章程出来。

    经过我大天朝数千年历史锤炼出来考试制度,是你们能够找得出毛病吗?

    又一次皇太后不得不参与大型讨论会上,郑琰适时抛出了她方案。由于本朝已经有了比较完善户籍制度,资格审核不算是个难题,同时要乡里作保,才能参加县里考试。郡考、州考、国考以此类推。

    漏题问题也简单,目前考试范围小,题目出自京中。考试前确定题目,封匣中、贴封条,非到考试时间不许打开。命题人开考前要不与任何考生交流,好就住大正宫前衙门里,隔离。县试一年一次,郡试两年一次,州试三年一次。

    对于考试本身,当然是考生独立单间答卷,考试定夏季,大家全穿单衣,想夹带都要再多费一点事。搜身确实尴尬,于是改为穿制式白色单衣,踩着木屐。考生不需要携带除自己以外任何物品入内,文具由政府统一发放。

    考试地点就设各地衙门里,衙役可以作为保安维持考场秩序,阅卷者不可避免地是各地官员,但是,即使是县考,阅卷者除了县令还有主簿等人,严禁一人单独阅卷。考卷写完后密封,全部考完之后再开始阅卷。

    关于阅卷公平问题,试卷采取糊名制,由于目前读书人还不够多,做抄写工作人也不够多,单独誊抄试卷以防卷上做记号时候暂时无法实行。郑琰择提议采用流水线作业,一个阅卷官只批改一部分内容,甚至不能决定一科全部成绩。

    解糊名之后,通常情况下考生不再被黜落,排名通常也不能再作改动。考卷至少保存二十年,考试成绩终张榜公布。凡通过了州考人,皆有资格优先授官或者参加各部门招工考试。被招录人,亦需要再经过一个月岗前培训,方能上岗。

    郑琰振振有词:“不但能防了从笔迹中认人——哪个考生能让所有考官都认得笔迹,也是能耐了——还能防了从笔墨中识人,”好墨次墨,懂行人一眼就能从中看出考生家境,“事先不知考生为何人,只就才华为国选材。”

    一条一条列得非常详细,韦知勉不得不斜眼看一看郑靖业,这女人行事间都带着郑靖业味儿,这到底是其父授意还是她自作主张呢?两者都有可能,郑靖业是能处理问题人,郑琰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这套方案郑琰本来是想交给她爹来说,许多官吏养幕僚,亦有政见出自幕僚之手,不必分得这么清楚。不料郑靖业拒绝了。他认为他有首倡之功已经足够了,接下来时代是后辈们时候“就看你们了,你得有一个可与他们相抗资望才好行事”。

    科举到底是这父女俩谁主意,也成了后人争论一个难解之谜。

    郑琰提出计划这个没啥考试经验年代里,还没有人能够挑出刺来,韦知勉等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亦是事急从权,今年考试也等不到夏天了,现就开考,明年再夏天考试吧。

    京畿,就郑靖业眼皮子底下,郑琰姐夫做着京兆。青州,是郑靖业次子经营近二十年地方,执行力非同一般。

    这一次考试就这样有惊无险地推行了?

    怎么可能?国子监不干了,本来这里就是干部预备役培训学校,崇道堂学生数量既少年龄也少,呛行呛得不算严重,没啥威胁就算了。反正这些土鳖可能不等入国子监就走关系去做官了。招考官员情况就严重了,哪怕顾崇是个墙头草,只要他还管着国子监,就不能不师生压力之下说句话:“如此,置国子监于何地?”

    随着顾崇话音一落,朝上颇有一些回过味儿来人眼神带着不善。立朝上人,谁家没一、二国子监读书亲戚晚辈呢?魏静渊都能啃了,触动大家利益,郑靖业也要脱层皮。

    郑靖业反应也,痛心疾首又义正词严,用一种‘你们是白痴吗’目光看着大家:“如今只是京畿与青州、司州而已。国子监如何,自当照旧。日后招考之事推而广之,自有国子监一席之地——难道现官员皆是出自国子监吗?国子监学生亦可参考现官员招考。”

    又迅速地给国子监划了一个定位,等同于州试通过学生同等报考公务员资格。迅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