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五章黑云欲摧(2 / 3)  扬锋汉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杨安玄放下心来,估计能从巴陵运来三五石粮食,加上后续还会有些粮商前来卖粮,估计二十万石不成问题,这灾荒应该能平安渡过。

    太守周安得了消息,把杨安玄叫到病榻前嘉许了几句,对他严厉整肃贪腐表示了支持。

    这让辛何等支持杨安玄的官吏松了口气,虽然太守不理事,但有他发话,整肃吏治便是得了太守认可,名正则言顺。

    杨安玄叫来辛何,道:“既然有粮,那以工代赈便在年前推出,百姓能赚到钱粮,对他们而言便是最好的过年了。”

    新息城十字大街,连接着四座城门,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张灯结彩,伙计卖力地吆喝着,嘈杂而热闹。

    杨安玄带着张锋在街道上走过,往来的行人谁也不知道那穿着青色士子长衫年轻人是杨主簿。

    出南城门,是热闹的工地,民伕推车挑担,如蚂蚁般地忙碌着。

    府衙发出通告,征召民伕修缮城墙、平整官道、兴修水利,每伕每日给粟米五两或三钱,中午还管饭。一时之间,应募之人蜂拥前往新息城,短短两天就应集了三千多民伕。

    看着热闹的工地,杨安率心中满是豪情,当年父亲在新野郡仅筹得二千余石粟米,自己可是筹粮动辄以十万计,这成就感难以言表。

    有了粮,以工代赈会在各县相继推开,不用多久,整个汝南大地将会充满勃勃生机。

    二十九日,来自巴陵的粮船停靠在码头,赵田心情沉重地走下船,此行不顺,他仅从杨家带回来万石粟米。

    杨安玄听到赵田的禀报,有如一瓢冷水浇在头上,一万石比预想的五万石相差甚远。

    眼下以工代赈陆续在各属县铺开,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大,若巴陵仅筹得万石粮,那到来年二月赈灾结束至少还有六七万石的缺口。

    辛何曾出言反对以工代赈铺开,劝杨安玄量力而行,可是杨安玄雄心勃勃,根本听不进去。

    “杨主簿,赶紧下令各属县,不要扩大募工范围,每县定在三百人足矣。”辛何道。

    杨安玄摇摇头,各地修桥补路的工程刚开始,百姓干劲十足,绝不能在此时停工,否则引起的恐慌难以承受。

    说实话,杨安玄有些后悔自己过于冒近了,没有预料到不利的局面发生。

    内堂,赵田把他回巴陵的经过简述了一遍:回到巴陵杨家赵田找到主事的杨良,杨良答应尽力帮着筹粮,但让他前往江陵先禀告过家主杨佺期。

    赵田见到杨佺期,杨佺期召杨广、杨安深、杨尚保等族人商议,杨广、杨安深等人都称大变在即,族中亦需存粮应变,争来争去只肯筹粮万石。

    杨安玄的目光变冷,他为杨家付出很多,可以说巴陵族业大半出自己手,不料在遇到难处之时父兄居然不肯相助。

    杨广不肯相帮杨安玄不意外,他向来与大伯不睦;父亲在荆州呼风唤雨,有了进取的心思,让族中储粮也可以理解;但是大哥也作梗,让杨安玄委实有些失落。

    自己在襄阳处心积虑帮他,尽到做兄弟的情份,恐怕因为何氏反落下不是,脑中闪过何氏妖娆的身影,杨安玄恨恨地骂了声:“蠢货。”

    第二天,心情不愉的杨安玄又收到了烦心事,派在各地的郡兵禀报了多起贪腐赈灾粮,杨安玄下令严惩:三人获死罪入狱,十余人挨了鞭子革职,继安成县令孟河之后,定颖县令祖伺之也被押来新息县,至于罚没之人数以十计。

    三令五申之下仍有这么多人以身试法,让杨安玄勃然大怒,再度下令准许举报,若经查实奖励举报之人罚没财产的十分之一;但若污告,反治其罪。

    此令一下,风声骤紧,那些心存侥幸的人再不敢伸手了,各地县衙多了许多告状之人,闹得鸡飞狗跳,县衙官吏一片怨言。

    新来的杨主簿辣手无情,汝南郡噤若寒蝉,唯恐触了霉头,过不成年。

    世间事,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大年无论悲喜都要过。

    杨安玄下令,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发放给灾民的粟米翻倍,普通百姓过年总算能吃上饱饭了。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了,家人不在身边,杨安玄带着张锋去了军营。

    朝庭的兵饷、年赏已发放到位,军营自二十九日开始,就杀猪宰羊,犒劳军兵。

    隔着数里远,就能闻到从军营中飘出的肉香。过年破例,除了值守的军兵,其他人可以饮酒。

    杨安玄与赵田、阴绩、蒯恩、徐孝重、俞飞、孟龙符、许靖等人欢聚一堂,开怀畅饮。

    …………

    千里之外的建康城,太极殿中燃着四十九架灯树,将殿中照得纤毫毕现,自子时起,君臣共聚一团,共迎红日东升。

    钟吕齐鸣,八音共奏,宫女且舞且唱,“曰晋是常,享祀时序,宗庙至敬,礼乐具举……”

    司马德宗端坐在宝座上,手中抓着羊腿咬得汁水淋漓,琅琊王司马德文在旁边小心伺奉兄长,用丝巾替他拭去脸上的油水。

    会稽王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