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8章:太子归国(1 / 3)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原国并不是只能拉出七十万大军,以智瑶手中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全国极限动员的话,起码能够动员出一百一十万左右的士兵。

    只不过,一旦到了极限动员的状态,士兵的素质就别有什么奢望了。

    智瑶一度想走“精英路线”的规划,一开始的常备军,到后来有特殊番号的虎贲军以及羽林军,基本是奔着精益求精的路线,后来发现一个国家需要精锐,可是追求数量明显更适合当前的年代。

    诸夏大地就是那样,什么都没有一成不变,随着需要做出调整。

    国家对军队的需要也是那样,春秋走的其实就是精英路线,能够参与战争的人限制在贵族、“士”、“徒”,后来加入了一个“羡”。

    到了春秋晚期,列国才逐渐放开对兵源的挑选,出动的军队数量也就越来越庞大了。

    进入到战国初期,列国还是追求精英和追求数量并行的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魏国和秦国。

    走精英路线的魏国用五万魏武卒就击败了秦国追求数量的五十万大军,导致现存诸侯看到了精英化的好处纷纷效仿。

    那一段时间,齐国鼓捣技击之士,赵国加强了边骑的数量,韩国也开始玩韩新卒,楚国则是训练劲卒,只有穷到快当裤子的秦国和位处苦寒之地的燕国没有什么动静。

    再往后的情况说明精英路线不好走,追求数量成了一种共识,出现了国与国交战动辄拉出数十万大军的情况。

    智瑶已经见识到了勾践再垂死挣扎之下的疯狂,能够预估到楚国也会做相同的选项。

    一系列的情报都在显示一些迹象,楚国的公族与地方封地玩命扩军,临时抱佛脚在训练农夫与奴隶,摆明就是一旦出现战争会出动数量极其庞大的军队。

    以楚国的人口基数,再以他们人口稠密程度,极有可能拉出四五十万的大军与原国交战。

    在这种现实下,智瑶其实不是无法继续走精英路线,比如效仿原历史上的魏国,使用少量精锐去击败楚国拉起来的乌合之众,现实问题在于智瑶要的不是进行一次威慑战争,乃是奔着灭掉楚国而去。

    到时候,正面交战打完,原军取得胜利还是接着入侵楚国,每打下一個地方都需要留下部队驻守。

    楚国的疆域太大,一座城邑留下数千,百座城邑就是数万,别说还有数量更多的村庄以及一些战略要地需要留下军队了。

    “大王,太子已抵城门,正在入城。”

    “知道了。”

    在智开离开三年之后,可算是返回了原国,并且已经回到都城。

    原国已经出兵蜀地,智开本来不想回国,奈何母亲一再写信催促。

    一国之太子离开政治权利中心三年已经够离谱,何况是离开国家呢?

    智瑶知道再不把智开召唤回来,没事也会搞出一些事情,再则就是入侵蜀地很难预料出现什么情况,不想更换太子,怎么不能使之冒险了。

    重新回到原国的智开,进入国境就感觉自己不止离开了三年,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可能也是离开太久的关系,智开很明显地发现很多新气象。

    恰是农耕结束之后,各地的青壮都被集中起来进行操练,使得原国有人聚居的地方像是一处处兵营,整个国家更是一座大兵营。

    之前的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动静其实没有闹得这么多过。

    到了智瑶对国策进行修改,尤其是近几年的时间,原国才算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该有的模样。

    知道很多事情的智开太清楚国内的改变意味着什么,猜测灭楚之战极可能就是一两年之内的事情了。

    回到都城再进入其中,智开发现城中的人增加了非常多,不像建成之初的没有烟火气。

    当然了,因为“中京”不是什么商业之都的关系,其实也没有太过热闹的地方,只是街道上的人变多了而已。

    智开坐在车上贪婪地看着都城中的一切,他已经三年没有看过这种景象,觉得怎么都看不够。

    只是,智开能够看到街道上一些人气质的不平常,看他们穿着却是显得跟气质有所不符合。

    怎么说呢?一个人明明有着高高在上的神态,偏偏穿得非常普通,难免是会令人看了感到奇怪或是好奇。

    “此些乃是各地迁徙而来,二三子在当地乃是殷实之家。”程朔看出了智开的疑惑,给予了答案。

    现在能够将日子过得不错的人,要么是贵族,不然祖上就是贵族,能够用那一层身份获得非常多的特权,有了那么多便利就是会比普通人更有发财的路子。

    智开一听就马上懂了。

    原国的扩张太过于迅速,以前还讲究春秋的规则,一些本地的贵族能够留在当地继续生活。

    这些贵族哪怕是因为国家灭亡失去贵族的身份,然而他们拥有的资源还是比普通人多得多,再因为普通人对他们着实是怕了,他们依旧能够在当地继续作威作福。

    智瑶一些想做的时间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