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1章:该霸道时便霸道(1 / 2)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关于智氏父子遭到刺杀的事情被重新提出来,反正再怎么样智氏都不会吃亏,愿意认可哪一种说法都能当作刺向怀疑对象的利剑,更可以采取模拟两可的态度来引而不发。

    卫国怎么死的?他们就是无法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碍于智氏的实力比卫国更强,然后卫国死了。

    那一刻,进行刺杀的真凶一定是惊疑不定的态度,纳闷卫国是不是真的参与了刺杀智氏父子,紧张自己的刺杀行为有没有暴露,变得小心翼翼的同时,哪敢去对智氏灭掉卫国有反对意见。

    另外一点,哪怕没有派出刺客的家族或国家,他们一来是忌惮智氏的实力不敢出声,更多的是不想引火烧身,只能去当沉默大多数的一员了。

    前来共襄盛举的楚国使节是子期,得知田乞也在“谭”地,见到智瑶就说道:“叛逆既在,为何不予诛杀?”

    别说,杀死使者这事,楚人真干得出来,并且已经不止一次做过,只是以往只会杀死南方诸侯的使节,暂时一次都没有对中原列国干过。

    楚国的区别对待不是没有其内涵,他们想要争霸就不能拿在南方的那一套用在中原列国身上,要不然就是自己断绝邦交渠道。

    智瑶听到子期那么说,心想:“难道楚国真的派人刺杀我?”

    别怪智瑶会这么想,田乞是齐国的叛逆,楚国在争霸期间是有跟齐国暗通款曲,交情应该不至于到齐国出现叛逆,楚国喊打喊杀的地步。

    所以,楚国是不是因为坊间出现他们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的言论,恨田乞不早点去死呢?

    只是,子期好歹是楚国的司马,算是顶级高官之一,没道理不懂什么叫不打自招,不至于因为田氏在坊间放出楚国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的言论,干这种自曝的事情吧?

    “彼时晋卿与我商谈盟好,我维护晋卿尚且不及,怎有刺杀之举?”子期看到智瑶露出了狐疑的表情,讲起了当时智瑶是晋国身份足够高的人之中,是唯一那个提议跟楚国修好的人。

    以常理而论,智瑶提议晋国跟楚国修好,确实对面临吴国极大压力的楚国有利,他们是应该给出正面积极回应,不应该在那个时候刺杀智瑶才对?

    不过,考虑到智瑶曾经率军破坏楚国吞并陈国行动,并且还率军进入楚国境内肆虐,也能够算是有深仇大恨,有楚人刺杀智瑶又显得比较正常。

    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南方列国的刺杀之风盛行,发生刺杀次数最多的是在吴国。

    然后,吴国将刺杀风气带到了周边的国家,楚国从某种程度上是被“感染”了。

    智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问道:“楚军何时北上?”

    子期是来了,只是带来了五百多人,大部分还是照顾饮食起居的仆从,武士不到两百。

    没有记错的话,也就是前年而已,晋军还在渭水南岸歼灭了三万楚军,两人暂时却是对那件事情提都不提。

    作为胜利者的智瑶不提能看做是谦逊,其实就是一码事归一码事而已。

    子期或许会提,只是楚国作为战败的一方,提出来多没面子,也会影响到这一次楚国对齐国的干涉权。

    如果没有去年楚军在渭水南岸的大败,以子西迫切想要培养白公胜的实情,前来“谭”地人选绝对会是白公胜。

    之前是不是提到了“共襄盛举”这个成语?事实上也是那样,齐君壬薨逝前伙同逃亡的公族一块将齐国端上了桌,傻子才不凑过来大块朵颐,对他们不是一次盛宴又是什么。

    子期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说道:“不日便来。”

    智瑶一脸困惑地问道:“可是吴、宋不愿放行?”

    楚国跟齐国不直接接壤,他们的军队想要北上,少不得跟宋国借道。

    宋国跟楚国是宿敌,双方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打打停停,着实是让晋国占尽了便宜。

    恰恰是因为有楚国这个大敌的存在,宋国才会是晋国最忠实的盟友。

    这不,楚国有倒下的迹象,宋国立刻不是那么甩晋国,趁着晋国无力干涉的机会,宋国一举将曹国给吞了。

    十来年的时间之中,楚国连续吞并了一个国家和几个势力,甚至还有能力向正南方向以及西南方向扩张,证明了楚国对上晋国或吴国或许会被摁着打,楚国想教训其他诸侯则是没有问题。

    在这种现状之下,尤其是宋国才吞并曹国没有几年的时间,宋国君臣是应该思考楚军北上会不会顺便干一把解放曹国的事业。

    哪怕宋国愿意借道给楚军北上,不是还有一个吴国会从中阻拦吗?

    宋国夹在楚国与吴国中间,借道给了楚军。

    吴国同样提出借道的请求,宋国敢不答应?

    所以了,智瑶就一个问题而已,问得子期心中悲凉。

    子期说道:“夫差狼子野心,图谋称霸中原,不知晋卿如何作想?”

    用膝盖骨想,行不行。

    智瑶在等待下文。

    果然,子期继续说道:“我与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