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有便宜,干嘛不占?(1 / 2)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交情不足凭,唯利益永恒!

    魏氏跟韩氏不一样,他们靠拢向赵氏,原因不过是范氏太过于强大,并且中行氏和范氏还穿同一条裤子。

    有鉴于智氏跟中行氏同出一宗的关系,外人看来就是范氏、中行氏和智氏成了一伙的。

    魏氏跟赵氏走到一起算是一种抱团取暖,他们发现智氏原来跟中行氏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再有屡次跟范氏、中行氏交战损失太大,心里肯定有升起过后悔跟赵氏结盟的念头。

    而韩氏之所以紧靠赵氏,一来是韩氏曾经对赵氏有大恩,再来就是韩氏某种程度上被赵氏渗透了。

    一场内战下来,魏氏发现智氏还是有点东西,关键的是权柄掌握在智跞手里。

    以前魏氏由于一些原因不跟智氏尝试走到一块,那是以前,不是现在。

    时局会因为发生的事情而出现转变,家族与家族的关系通常不是一成不变。

    在魏侈看来,内战导致各家族的实力发生变化,看上去智跞也只是低调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甚至是智跞之前故意抬高赵鞅进行了伪装,总得来说智氏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一家之主智跞手头掌握的权柄也很重要。

    “魏侈主动找祖父,说明态度上发生了转变。如果祖父愿意割舍一些利益,完全能够做到一拍即合!”智瑶觉得自己有必要赶紧写信,真的写了几行字却是又将纸张揉成一团。

    太多的原因致使智跞不得不低调,人的性格方面也因为幼年不幸的关系而有缺陷,不代表是个蠢货吧?

    再怎么说智跞都是一家之主,幼年时期智氏频繁生变没有得到属于家主该有的教育,后来肯定是会补上。

    没错,诸夏从上古一直到隋唐时期,一概是先设身份再教育的模式,该是会成为家主的人,进行的就是一家之主该有的知识;预备用来当“交际花”的族人,学的就是交际应酬;打手一类?肯定是自小培养武力。

    上述那种教育模式,欧罗巴需要到中世纪才摸索出来,并且一直保留到信息时代,倒是诸夏不再预设身份才进行教育了。

    智瑶心想:“我不能什么都要干涉。”

    他做的事情已经够多,连家族跟谁接触都要干涉,以为自己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吗?

    博览道走了,带走了“费”的大军会先行入侵郑国,寻找机会再去“沫”的消息。

    有了军事行动方向,大军并不是一声令下就能出发。

    智瑶调集的一批人手过来,他们基本是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小伙子,大部分补充到军队的基层担任“士”,一些则是负责起了后勤工作。

    由于来的小伙伴基本属于某个族人或是家臣的后代,递补军中职位方面倒是没有遭到反对或是抵制,其余人有些担心的是这些年轻人堪不堪用罢了。

    智瑶培养的人太多,第一批还会亲自进行教导,互相之间也比较熟悉,后来人数一再增加就接触不多了。

    当然,该露脸的时候智瑶一定会露脸,免得培养起来的人不知道该效忠谁。

    他们会经过大浪淘沙,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成长起来,一部分成为智瑶核心团队的一员,更多则是作为各方各面的基层人员了。

    大军的粮秣进行调度,一应的军需器械也进行准备,再来就是将士自行备好要用的东西。

    准备工作花了八天,随后在智申的一声令下,一个“军”的兵力离开“费”向郑国地界进发。

    现在的郑人就是属乌龟的,先有“新郑”被打造得跟铁桶一般,后来各城邑有样学样专门堆防御。

    郑人其实也是被逼的。某一个时间段,不是晋军来攻,便是楚军来攻,几乎年年没有消停的机会,不打造自己的乌龟壳实在缺乏安全感。

    后来子产坚定选择晋国这边站,总算是缓解了郑国面对晋国的压力,只是楚国又跟郑国没完,战场却是大部分集中在陈国的地界。

    秋季上旬,智瑶来到了郑国的地盘,第一座要攻打的城池叫“负黍”。

    其它时代不好说,春秋时期取名字会很贴近实际情况。

    这个叫“负黍”的地方是郑国的产粮区之一,“负”不是负面的意思,以现在的解读方式是“享有”的意思;“黍”则是农作物,也就是大黄米。

    那么“负黍”用大白话来理解:一个大黄米很好吃的地方;一个大肆出产大黄米的地方。

    “命,不得踩踏农田。”智瑶望向一眼好像能延伸到大地尽头的农田,心里满是欢喜。

    晋国爆发内战,哪里都可能是战区,有农耕也是小范围进行。

    卷进晋国内战的郑国,他们可能以为晋军忙着自相残杀,也能是遭到诸侯围攻无力入侵郑国,总是郑人并没有落下春播或夏播。

    子贡特地过来,问道:“公孙持礼?”

    意思就是:要遵行礼节交战吗?

    什么礼节?也就是战争跟平民无关,更不会去破坏敌国的生产设施。

    智瑶毛病了才跟郑国讲礼节,纯粹就是他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