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了!!”
陈教授刚去厨房拿出水果和糖给女同志们聊天用。
听到这个问题,便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
“因为吧,我们所谓谈的中西方创新融合,大多有两个主要的路线。”
陈教授的话,让家属们好奇起来。
虽然可能细节不懂,但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基本的理解能力都在线。
“要么,是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去描绘国外的文化,事件,然后推广传统音乐。”
众人点了点头。
很好理解。
通俗点解释,那就类似于前段时间李少杰在网上讲的那个京剧《耶稣诞生》。
中式的音乐表达国外的故事。
或者是用一些传统乐器来演奏西方曲目。
这种,就是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独特的质感,去表达国外作品。
“而第二种呢,用的比较多。”
陈教授捏了捏下巴。
“就是用西洋音乐,去讲中国故事。”
这个也很好理解。
无非就是用西洋管弦乐,西洋式的音乐形式,音乐表达,去写中国故事的作品。
比如李少杰之前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
就是在用歌剧,加入民族元素,讲述民族故事。
“那他?”
“他啊!”
陈教授摇了摇头。
突然理解了李少杰为什么会“不知道自己做的算什么”“进度很慢”了。
“他想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不再以任何一个东西为主体,而是全部打碎,融合。”
咂了咂嘴,陈教授道。
“中西方音乐完全是两个体系,而现如今......音乐的基本体系都是西洋体系,中式的传统体系一来入门门槛过大,二来.....是丢失的过多。”
“或许有相互融合类似的东西,但冲突也蛮大的。”
“这......太难了。”
能让教授说出“难”,那自然是真的不简单。
相似的东西,自然有很多。
比如“旋宫转调”对接的“西方升7降7+自然的调性”。
如果说,西洋音乐体系也难,但循序渐进,从基础走起。
那中式的音乐体系,开头就炸毛。
因为,中式音乐的体系,是建立在一定文学,文化,哲学之上的。
而且非常的随性。
比方说,入门的技能,认谱。
五线谱,入门起来,很简单。
但中国的一些谱曲......例如古琴。
就连如今,用的都还是文字谱......
哪怕经过简化,也是减字谱。
起码,怼脸上,字都不认识......
而且,境界,哲学,思想,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让入门者迷迷糊糊,大多都是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唱怎么弹......
因为体系的差异性,所以,如果想真正全部打碎融合,自然是极难的。
“好家伙。”
几位女家属不明觉厉。
不过多少也差不多能懂啥意思了。
就类似于做饭。
中餐西餐自然是有共同,有区别的。
但融合起来,基本都是以一方为主体的。
比如西式中餐,中式西餐。
正经去打碎融合的东西,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了。
“当然了,我不可能完全彻底的打碎融合,起码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李少杰呵呵一笑。
“自建新体系那太夸张了,主体其实还是西洋乐,只不过在创作手法上,会更深入一些,尽可能将多一些的中式处理方法,协调进去。”
耸了耸肩。
“我甚至尝试了一些无调性......”
“......”
教授们稍微放松了些。
但依旧有些担忧。
这仍然是极难的。
虽然说尽可能深入......
但其实,这就是0到1的跨越!!
1到100不难。
难的还是0到1。
可以预见,一旦李少杰这个真的做出来,最起码,可以给出相当多的思路与操作。
在这基础上,继续行进发展,融合,创新。
就显得很简单了!!
就比如,李少杰的《沂蒙山》,不仅将民族调式打碎,融入歌剧之中,更是加入了我国首次尝试的女中音咏叹调。
效果相当不错。
这之后,就有很多人试着用李少杰的思路去创作,现在,这种将民族调式彻底打碎贯穿的方式,已然成为了很多音乐人的创作思路。
“啧,要问我,我肯定是不看好的。”
李教授摇了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