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北上,自然也就不可能拿刀去砍纳哈出,他的罪压根不在这,而在于他是朱允熥的亲舅舅!
他在支持谁当太孙的立场上和朱元璋站到了对立面。
要知道,除了陈云甫谁都没有上帝视角。
谁会想到朱标会先朱元璋而死,都认定朱标会继位啊。
那么朱标一旦继位,太子要么是朱允炆要么是朱允熥。
作为朱允熥的娘家人,常茂、蓝玉自然是支持朱允熥的,而冯胜又是常茂的岳父,他天然也站在朱允熥这一边。
理清楚了人物关系和党派利益,那所有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朱元璋觉得这些臣子或者难听点说是家奴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家事横加置喙,对皇权形成了极大威胁,故而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杀!
既然要杀,必须要有罪名,常茂没有如历史上那般砍伤纳哈出,朱元璋就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发动地方上来挑刺,弹劾常茂!
因此陈云甫马不停蹄的赶往都察院,要来了五军都督府和直隶的弹劾奏本,果然在直隶奏本中找到了濠州府怀远县县令匡圩对常茂的奏劾。
这个时候,陈云甫为自己打了个掩护。
说他来找的,是苏州府商人哄抬物价的事。
并且在离开前告诉陈新立,一语双关的说道。
“苏州府的官员都是瞎子哑巴不成?”
其实这是告诉陈新立,我今天来干的事,你给我装成瞎子和哑巴,没看到、不要说。
至于陈新立能不能听得懂,那就看他自己了。
陈新立懂了,他顺势表态今年京察要严查苏州府,坐实了陈云甫来此只是为了苏州事。
故而陈云甫开心的拍了拍陈新立肩头。
这个造化机会陈新立靠自己抓住了。
陈云甫从都察院离开后就已经知道常茂是死定了。
但他救下了蓝玉!
另外,再说回那日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的对话,为什么朱元璋说若是没有陈云甫,朱标就成了李世民。
围绕朱标身边的军方势力太大,但这本就是朱元璋有意的。
要不然,朱元璋怎么会把常遇春的闺女许配给朱标,而不是把徐达的闺女许配给朱标。
看似大明军方中,徐达的地位为首,可徐达一派除了徐达还有谁?
开平王常遇春却不然。
他小舅子是蓝玉、儿子常茂又是冯胜的女婿、冯胜的大哥叫冯国用,是埕国公,而冯国用的女儿是朱元璋干儿子,西平侯沐英的夫人、沐春的生母!
而沐英和朱标的关系、感情怎么样还用在这里说吗。
加上已故的岐阳王李文忠从小手带手领着朱标长大,曹国公一系也是太子党。
现在看明白了吧,大明朝军方所有的利益纽带核心都在朱标一个人身上,朱标继位,朱允熥做太子,大家皆大欢喜。
至于徐达一派只有一个厉害的名人,那就是他女婿燕王朱棣。
可谁能知道朱棣将来会造反当皇帝,对吧。
所以说,大明已经形成了以朱标为核心,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为辅臣的第二代权力中央。
只是天不假命,所有的一切朱元璋都为朱标铺平了道路,千算万算没算到常氏病亡。
这一下朱元璋犯难了。
他自己不想家里的孩子为皇帝宝座从而手足相残,这才颁行了大明宝训,定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并把所有的权力逐步移交给朱标,可现在常氏一死,朱标将来当皇帝没皇后怎么办?
那就再扶正一个吧。
朱元璋扶正朱允炆生母吕氏其实压根和吕氏为人如何没一毛钱关系,只是因为朱允炆比朱允熥大了一岁!
这太他娘关键了。
扶正吕氏,朱允炆既嫡又长,和皇明宝训卡的严丝合缝。
另外,就关于朱允熥这个嫡出是否因此变成庶子,压根无须争论。
因为礼法的规矩不是礼部定的,是朱元璋定的啊。
皇权时代,尤其是大明朝,谁的规矩能大过朱元璋!
礼部的官员谁敢站出来怼朱元璋,说他这么做与礼法不合?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着,可围绕着朱标这个核心安排的党派班子却坐不住了。
大家都把筹码下注在了朱允熥身上,现在倒好,等将来朱标继位,太子的位置落到了朱允炆身上,那我们怎么办?
就此退出权力核心,把绝大部分政治红利让给吕氏一族吗。
人的屁股坐在哪自然要为自己的利益摇旗呐喊。
常茂、冯胜、蓝玉齐齐支持朱允熥的行为,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并因此而愤怒。
他担心自己死后,朱标继位会顾忌军方的态度,转而立朱允熥为储君,违反自己一手颁行的皇明宝训,使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