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一十四章 张太师的高招(2 / 2)  大明第一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这位老兄就是这么陷进去的,在一个没法讲道理的环境中,试图讲理,偏偏嗓门还最大,最容易被人利用。

    到了这一步,想不被针对都不可能了。

    老朱不由得心中赞叹,张先生果然是功力非凡,拨开迷雾,直指核心。

    其实相比起北宋,明末的争斗,才更值得玩味。

    在那一团乱麻的情况下,谁对谁错呢?

    曾经有人按照史书的记载,觉得东林是君子,阉党全都是乱国奸佞。

    可渐渐的,有人不服气了,东林的主张,真的有利国家吗?怎么看着魏公公的举动才更合理些!

    要是魏公公不死,或许大明还能多活几年吧!

    但问题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就算魏公公大公无私,可是魏公公手下聚拢的那些人,就是好东西吗?

    他们反复无常,贪婪无度,比之东林诸君子,又强在哪里?

    指望着他们,能够力挽狂澜,挽救一个濒死的王朝?

    只怕还不行吧!

    而且伱们说得清楚,他们是为国谋财,还是为己敛财吗?

    似乎真的说不清楚了,然后再看过去,就会发现,依旧是一堆糊涂账。

    在一个王朝处于末路的时候,人人都是猛踩油门的那一个。

    要非说谁能拯救王朝命运,是扭转乾坤的那一位,只怕谁也说不清。

    “先生所讲,只怕是要避免党争吧?一旦党争起了,朝堂混乱一片,就说不清对错了。”老朱感叹道:“这事确实关乎大明生死存亡,但是在当下,只怕还没有这么严重?”

    张希孟连连点头,很显然,大明朝远远没到说不清是非对错的时候,孙炎跟胡惟庸等人,似乎有争斗的苗头,但也没有到摆开车马炮,成天争吵,撕破脸皮的程度。

    但是张希孟讲这些,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苗头有了,不定什么时候,就发展壮大。

    而且他们这一代人能处理,以后可就未必了。

    把经验讲清楚,算是给后人一点借鉴吧!

    “主公,虽然不如赵宋严重,但也不能等闲视之,臣以为税制和田亩改革,出师不利,一团浆糊。此时不管是拿下哪一位大臣,对哪边下手,都未必合适,或者说都会让有些人逍遥法外,逃过一劫!”

    老朱一怔,明白了张希孟的意思,现在的局面,很难说胡惟庸坏得彻彻底底,或者孙炎无能得恰到好处?

    这俩人,还有他们身边的人,又或者朝廷的其余人,谁给谁挖坑,还真说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喜欢的是举起屠刀,咱根本不猜,先把他们都砍了再说!

    杀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主公,臣的意思,暂时先不要拿人。而是勒令朝中重臣,前往地方,沟通三司,落实重新分田,整理税赋的任务。淮西最先出事,就让首辅下去,他要是做不好,直接免职!”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忍不住一声低呼。

    “先生,你这一手高明啊!”

    确实,张希孟这招绝对是超出了两边的预计。

    追责的事情先暂时放一放,让你们先去解决问题。

    通过他们如何反应,就能看出更多的东西。

    到时候谁是真心落实法令,谁是敷衍搪塞,暗戳戳反对,也就看得清楚了。到时候再出手整顿,就会事半功倍。

    老朱越想越有道理,这确实比起盲目大开杀戒,要好得多。

    “就按先生的意思办!孙炎督办淮西,胡惟庸督办淮东,罗复仁督办浙江……”

    朱元璋的旨意送去了中书省,几乎一瞬间,整个朝堂都震动了。

    没有大开杀戒,也没有大肆抓捕,反而让重臣亲自督办地方……陛下这手段越发神鬼莫测,完全摸不着规律。

    而且就在这道旨意传达下去之后,又有一个消息传到了应天,一个千户死了,此人就是在滁州,带领着船只和士兵,阻挠凤阳百姓渡江的那一位。

    杨基出现,把百姓带到应天,同时勒令千户闭门思过,等候处理。

    结果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已经悬梁自尽。

    孙炎接到旨意,要督办淮西省的事情,此事正好归他管。

    “杀人灭口!到底是谁阻挠百姓进京告状,这事我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孙炎气势汹汹,胡惟庸面色凝重,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另一边,次辅汪广洋的鬓角,隐隐有汗水渗出。

    这渔利还是不好收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