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风口消失了(1 / 2)  统计大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这个争端由来已久,但是这个争端上升到党争的地步还是今年新出现的情况,这可不是什么小问题。

    多少朝代党争内耗导致整个国家不问对错只知党派。

    而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更明显是区域化的党争,最后会导致区域之争,甚至战争。

    霉国南北战争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劳动力不足争抢劳动力来的。

    现在大明工业发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朱慈烺又强行加快工业化使得劳动力矛盾更加尖锐。

    这些人之所以只能打嘴仗是因为大明之君主制,军队全部掌握在皇上手中,军队没有参与这次讨论。

    而霉国之所以引发南北战争是因为他们是联邦制,大家是合伙人关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朱慈烺放任这种争端不管,那么最后矛盾必然越来越尖锐。

    但怎么解决问题?人不能凭空而来,工业化不能停止,农业也不能放弃,算来算去只有禁止这种无序竞争,降低入籍门槛了。

    以前要求熟练使用一千个常用汉子,能够读写汉字才能申请入籍,朱慈烺直接大笔一挥,只要掌握五百个常用汉子,能够掌握日常交流用语就能入籍。

    这一门槛的降低,让以前困在读写等的那些异族能够加快申请,以前需要一年以上学习才能入籍的人,现在只需要三个月的突击学习就能完成。

    仅仅这一条瞬间就能解决数百万用工问题。

    第二个政策就是推出退耕还林政策,加上饮用水源地保护计划。以环境保护的名义,禁止所有山坡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耕种行为。

    国家出钱赎买他们的土地,让他们离开这些地方,以后这样的地方只能种树种草,当然大明不会不管你们,都进城去吧,都安排工作!

    这样一来很多地方都从适合耕种的地区变成不允许耕种,那么农民就必须进城,反正到处都需要用工,不怕安排不了。

    大明这些年朱慈烺一直在推行三北防护林和治理沙漠等工作,大家也逐渐有了环保的概念,在让报纸好好宣传宣传,形成舆论氛围。

    到时候百姓就不会觉得这只是为了用工慌而出台的政策,当然这也确实不是只是因为用工慌想的办法。

    退耕还林这是一直都想搞的,只是以前大明不需要专门出台这样的政策,移民的时候顺便就把这些事情给办了。

    这些年一直把山区的人口迁出,把黄土高原的人口迁出都是在做这事,现在只是把以前顺便做的事情变成规定而已。

    不说多,这个政策只要范围划大一点,最起码能搞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出来迁移到城市。

    而饮用水源保护大明还没有这个概念,除了京城搞了,朱慈烺当初为了这个特意把玉泉河圈起来保护。

    大多数地方还都是吃饭的水和唰粪桶的水都是一个地方取的,上游尿尿下游喝。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染必然加剧,饮用水源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朱慈烺的政策可不是水源地多少米多少公里不能有啥厂有啥污染,直接就是水源地区域能不许居住,都到城里去!

    为了大家的吃水健康,这一条说出来,大家应该都没有意见。

    这样一来又划出一大波人,让大明山美水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三条有序推进养老金制度普及,农民之所以不敢进城打工,不敢全家一起进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打工再久,最后还是要回家种田,要不然老了吃什么。

    所以普及养老金制度,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百姓敢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至于福利太好社会负担太重这些担忧,朱慈烺反正是等不到那一天,也在防止那一天。

    例如朱慈烺推行了教育全免费政策,二孩三孩等多孩补贴政策,为的就是降低大家养育子女的负担。

    现在大明只要愿意生孩子,你孩子不断,基本上全家的吃饭问题靠补贴就能够了。

    崇祯八年,大明一年的出生人口不到两百万,今年半年的时间大明新出生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全年至少有六百万新生儿出生。

    这十年的十年大明新出生了将近四千万出生人口,从以前的一点五亿人,已经上升到现在的一点八亿多人口。

    再过十年这四千万人将成年,大明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而且大明跟后世还有一点不一样,这个时候可没有女方找男方要财力的说法,只有男方找女方要陪嫁。

    朱慈烺也一直没有搞房地产行业来拉动经济,大明现在的房价,以一个正常的工薪阶层五年工资足够买一套不错的房子。

    当然这个不包括京城,京城房价虽然贵一点,但是朱慈烺退出了区域中心概念,正在对人口进行分流啊,房价上涨压力也不大。

    只要人口还在增长高福利加重社会负担就可以被抵消。

    一旦有一天人口过剩了,或者因为太发达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