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二十一章 泽让吉(1 / 3)  末世来信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从古至今,华夏便流传着三皇五帝的传说。

    五帝的确切人物众说纷纭,没个权威认证。

    但三皇“天地人”中的“人皇”,几乎公认为伏羲。

    他是华夏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

    从正规历史典籍的记载来看,伏羲对华夏人类的发展和进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乎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比如他教人类做渔网用于渔猎,又教他们如何驯养野兽,同时开创了“打猎”和“家畜”两个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和技能。

    比如他变革了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制造畸形儿最多的血缘婚改为了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糟糕混乱的原始群婚状态。

    比如他创造了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令不同的思想可以得到传播和交流。

    比如他发明了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这种治愈人心的高阶文化代入人们的生活。

    比如他将其统治的地域分而治之,认命官员进行中央集权式的社会管理,为后代人皇帝主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和指导。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伏羲创立了八卦。

    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一直被史学家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也是,平衡局的原点。

    飞往冰岛伊萨非厄泽平衡局基地的豪华私人飞机上。

    十三个考生听着祝融在飞机广播中为大家播讲的知识,皆是瞳孔放大,屏气凝神。

    据祝融所说,编号考试三大关,每一关结束后都会给考生们透露一部分“世界的真相”,尤其是第二关开始前的内容尤其重要,能够帮助考生们提前做好“心理建设”,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第二关的“实习考试”。

    十三个考生走到现在,心理方面已经算得上相当强大,自认都做好了接受所有“真相”的准备,但听到祝融考官说的什么“人皇伏羲”,还是觉得有些昏昏沉沉。

    怎么?神话人物都出现了?事情终于开始变得神棍起来了吗?

    当然不会停下来安抚考生,祝融那总是充满一股威严的声音从飞机大厅四周的音响里传出,接着说道。

    事实上,在那个天地初开、邪祟横行的蛮荒时代,伏羲传播的文明更像是一颗“种子”,他很清楚,要想这颗种子能够发芽,成长为参天巨树,需要的时间单位绝对不是百年,而是千年。

    想在上千年的时间让人类这一脆弱的生物存活,自己要做的,根本就不是给他们建造庇护所,而是铲除“障碍”。

    而阻碍人类发展最大的障碍,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妖魔”。

    伏羲是一位拥有恐怖力量的究极人类体,同时也有着更古铄今的超前智慧。

    相比于其他神话英雄们没日没夜的诛杀总是铲除不尽绵绵不绝的妖魔鬼怪,伏羲想得更远——他要找出“妖魔”们为什么会出现的原因,并彻底解决掉这个问题。

    想完成这一自天地初开起便困扰所有人类的究极难题,伏羲并不认为靠自己一个人可以办到。

    所以,伏羲八卦,最开始,其实是八个人。

    八卦中,需要有一位纯人类的代表,也就是伏羲。

    而另外七卦,则对应了大自然的金、木、水、火、土、风、雷。

    根据伏羲的推演计算,八卦只要凑齐这八种元素,便拥有开天辟地之神力,能够在理论上完成一切想要完成的事。

    但在那个蛮荒时代,后面七卦在天地灵气充沛的情况下都孕育出了自己的人间体,皆是被百姓世人所敬仰,占据一方领土的“半人半神”。

    伟大的伏羲为了人类的千秋万代生生不息,用尽一切手段,穷尽一切智慧,终于将一向不怎么和睦的七大元素半神集结到一起,组成初代的八卦,向着那个“终极秘密”出发。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是过了第二关之后你们才有权限知道的了,但是,现在可以告诉你们结果。

    结果就是,七大元素半神全都横死沙场,伏羲在最后时刻集结八卦之力勉强保留住了一丝拥有他所有经历和智慧的“意识”,这股意识非常羸弱,但在最后关头还是逃了出来,飘到了伏羲之子“少典”的梦中。

    少典作为伏羲之子,除了神力差了点,几乎完美继承了伏羲的智慧。

    一场热泪盈眶的大梦后,父亲和七位半神英雄为人类做出的牺牲彻底感染了原本有些叛逆的少典。

    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找到了七位半神的后裔,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安稳发展为主要核心,组成了初代的“平衡局”。

    他的后人,创造了亚当。

    而他与妻子和爱妃生下的两位儿子,经过他的言传身教,成为了华夏人类发展史上永远无法被忘记的高山,带领华夏文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