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经过皇帝,最多也就是报备一下。
所以说这就是宰执权力的来源,小事情自己决定,大事情可以向天子谏言,影响决策,这就是文臣顶点的底气所在。
如果拿掉了这颗印,不管大事小情,宰执就只能建议,论起实际权柄,未必比得上六部尚书。
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宰执们也可以要求非经政事堂,不得为敕,甚至拿到封还大权……这就走向了明朝中后期的阁老政治。
赵桓也想过走这条路,不过最终他选择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把六部尚书纳入政事堂,并且授予一些重要的尚书同平章事衔。
这样一来,政事堂的规模就扩大了,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群相制。
而且由于废掉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院寺,使得六部空前强大,各部尚书,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可以和宰执抗衡,或者准确说,他们就是宰执。
靠着这一手,赵桓成功掌握了朝局,决策落实,悉数在天子手中。
可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有矛就有盾。
以赵鼎为首的宰执也不是傻瓜,恰恰相反,他们就在官场,论起功力,远在赵桓之上。针对六部尚书侵夺宰执权柄的行为,他们也展开了布局。
拿礼部来说,当下就有两位尚书,其一是吕本中,他主要负责兴学教化事宜,第二位尚书才是胡寅,他除了负责日常事务,还负责对外。
一部两位尚书,自然要要争夺,这时候再来一位总揽全局的宰执,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付礼部用分权的办法,可对付吏部,户部,兵部这种实权部门,就采用政事堂大会的办法,把部内事务,拿到政事堂讨论,从而削弱尚书职权。
反正就靠着分化瓦解,不停掺沙子的手段,将朝局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赵桓收拢大权,是为了革新做事。政事堂揽权,也是为了顺利落实改革,只要相得益彰,就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到了这一刻,赵鼎却是有些头疼了,说到底还是没法真正名正言顺。
除了礼部的吕本中和胡寅之外,户部也有陈康伯和王次翁两人,刑部这边有林景贞和胡闳休,兵部倒是只有一个刘子羽,可赵鼎却让枢密院和兵部合署办公,刘子羽的上头还有个张浚。
这么个乱七八糟的情形。到底该交给谁,谁能妥善处理?
赵鼎思忖了再三,决定把林景贞请来。
关键时刻,这位九牧林家的人,还是能把握得住,比一般人要稳妥多了。
“官家很在意这个案子,又牵连到了宫里,你看该怎么办?”
林景贞听完之后,思忖了良久,徐徐长叹道:“赵相公,此案要想查清楚,就必须大刀阔斧,勇往直前,不管是宫里,还是政事堂,谁也不能掣肘才行!”
林景贞昂然盯着赵鼎,一句话,我能办,你能让吗?
赵鼎也是苦笑,“我也当了好几年的太平宰相了,朝中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有不少,你只管放手去查,不管多大的事情,老夫都会鼎力支持!”
林景贞沉默少许,终于用力点头,下定了决心。
“有首相的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
林景贞从赵鼎这边出来,深深吸了口气。作为一个千年大族的顶级人才,林景贞对朝局自有一番见解。
赵桓登基已经过了十五年,灭了金国也有五年多了。
天下太平,百官无事,自然会出现种种乱象。
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大局,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各种足以败坏朝局的苗头如果不给掐死了,后果不堪设想。
林景贞心中有所定计,可表面上却是一切如常,并没有太多的动作。
那位小杨公公打了通判,竟然也没有什么动静。
看起来有那玩意儿的,也不比没有的强!
读圣贤书的,就是一群没胆子的废物。
只要够狠,够强,就能镇住他们。
官家为什么说了算?
还不是一下子杀了童贯,立了威风……虽然咱家不如官家果决,可打了个通判,威风也起来了。
小杨太监竟然得意洋洋,觉得自己英明神武,十分了不起。
他趁着有空,竟然跑去了一处庄园。
这块地不大,只有二十亩,房舍也不算显眼,可走进去之后,顿时就让人眼前一亮,还是物理上的那种。
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桌上的茶壶,茶杯,架子上的瓶子,不是黄金做的,就是鎏金的。再往里面走,有一间特别的屋子,在屋子中间,竟然有一个黄金的人像。
论起大小,和人差不多,只是还缺少脑袋。
小杨太监小心翼翼走了进来,望着黄澄澄的金人,露出了痴迷的神色。他情不自禁伸手触摸,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这个金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某个小杨太监缺少的部位,做得格外明显突出……有高人告诉他,只要凑齐了一尊金人,供奉起来,来世就能重获男儿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