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地形、寻访对豫州熟悉的商旅及流亡北士。
据臣所知,这汝水与颍川之间,最近最容易挖通的点,便是郾城至汝阳。汝阳名为汝阳,实则不靠汝水,却在颍川之西南、汝水之东北。
郾城至汝阳,不过九十余里,而且已经离开了大别山区,纯是豫州平原,地质松软,泥土易挖。同样挖九十里路,工费比之朝廷苦苦修筑的博望-叶县运河,仅需不到一成,花费的时间也只有一成多就够了。
而没有此河之前,颍川要与汝水互通,必须都往南流淌入淮。汝水往下三百余里,至蓼县入淮,随后沿淮河而下百余里,至阳泉县,再经汝阴、项县逆流溯颍川北上,还可转入鸿沟。
一来一去,需要八百余里水路,还要攻破汝南、陈郡两处全郡。现在把郾城和汝阳之间挖通的话,可以节约七百里水道,也算是之前南阳运河的一个配套了。
朝廷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此,其中多有工兵,半数以上兵丁都是有过两年辅助挖河的经历的,对此非常熟悉。
若是我军离开河道,东取汝阳,随后沿途挖通这九十里,按臣这些年总结的施工管理经验,部署分配得当,规划激励有序,最多三个月可完工。
大军在此驻扎、耗住曹操也不敢走,本来就是不打仗也要吃军粮的,既如此,最多让士卒每天多费些体力、多吃些粮食,以继续挖河当操练了。
曹操若是要破坏,他就不能指望任何地利、依托任何城池防线,得主动出兵进攻我军的防线。如此攻守易势,就轮到曹操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了。
到时候臣虽身不在此,相信以子敬的随机应变,也能让轻擅求战的曹军好好吃点苦头。同时曹军还不敢撤,只能跟咱耗着。陛下牵制曹军主力、把最耗粮的对峙战、拖在这个最便于我军运河便利发挥的战场上,岂不美哉?”
刘备闻言,虽觉愕然、匪夷所思,却忍不住认真思考,直觉告诉他这个法子居然还挺有可能。
不过……诸葛亮还真是得了李素精髓,他竟是打算告诉曹操,一场双方总兵力五十万的天下最大相持战,他竟要在相持的防线战场上,就地挖运河!
然后告诉曹军:你们不是预测了打到郾城之后,只有两条进攻方向,不是往北逆流汝水、就是往南顺流汝水么?
不!诸葛亮会告诉你们,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直接往东,凭空开地图编辑器再开一条河,直接连接汝颍。
而且这还真不是诸葛亮拍脑门,是确实深思熟虑可操作的——
其实,历史上就在二十几年后,大约是曹丕称帝期内的黄初六年(225年),曹魏政权就修了这条从郾城(漯河)到汝阳(周口)的运河,名字叫“?讨虏渠”。
把汝水和颍川之间的交通缩短了七百里,不用再绕淮河,历史上曹魏修这河应该是为了淮南战区的防务军需转运。在修运河之前一年多,刚发生了曹仁、曹休伐吴,结果曹仁惨败、羞愧气急病死。
一条历史上曹魏政权用当时技术手段,都可以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修通的运河。诸葛亮这支队伍三个月挖通简直不要太轻松。这种松软冲积平原上的挖沟,诸葛亮现在压根儿就不当回事,士兵闲着也是闲着。
而且历史上曹丕挖这条河,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的,主要是因为魏国的将作监官员不懂得测海拔高度,所以一开始想直接走汝水到颍川之间最短的直线。
最短的直线其实只要挖六十里就够了,还能比诸葛亮现在选的路线短三十里。但那条线挖开后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现那两点之间,颍川的水位海拔比汝水要高好几丈,一旦挖通颍川的水就汹涌灌入运河、再灌入汝水。
所以曹丕派出的施工队伍不得不再把口子堵上,费了好大的周折,再重新做方案,改为让运河在距离颍川只有最后几里地的时候,改为转向与颍川平行、然后往下游延伸,一直延伸到运河水面和颍川水面海拔齐平处,再把两者挖通。
这一番折腾,就导致运河从六十里延长到了一百一十里,足足追加了五十里的施工量,跟颍川天然河道平行追了五十里后,总算是两边水平了。
而这些弯路,诸葛亮其实根本不用走,他手下的队伍,可是早在八年前,李素让西汉水地震改道由陈仓入渭时,就精通精确的河面海拔测高法了。
大汉的测量员,绝对不会跟曹魏那些三脚猫一样,犯“挖通后才发现两边水面海拔不平、会倒灌”的低级错误。
所以少挖二十里弯路,也不用中途停工重新勘测设计,难度简直降低了太多。
此事一旦做成,对曹操的威胁就远不只是“找到曹操没有重兵防备的第三个进攻方向”那么简单了,关键是可以让曹军上下谋士都受到震慑,从此过日子提心吊胆,说不定觉都睡不好。
因为这意味着你提醒了敌人、汉军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地图编辑器的。中原河南河北大地都是冲积平原,地质易于挖掘。
你按照原本的地理认识、觉得某些地方不是便于进军运粮的路线,但到了汉军手上,就是可以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