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
随后,刘备又隐晦地抛出了他的问题,说是希望跟司空讨论一下“如何归化蛮夷,在新扩张的领土上更好的建立羁縻统治,兵逐步汉化”,而且他要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临时措施,是希望形成制度建设。
朝臣大部分都面面相觑,智如荀攸、法正,也暂时想不到什么长远之计。当然他俩表现还是比其他大臣好,多少能给点修修补补的意见。
另外作为司徒的荀攸,倒是安抚西凉羌人颇有心得,把那些道理跟刘备老生常谈了一番,算是有一定制度意义,但太靠自觉了,属于温补凉药,治不了大病。
因为大家表现都不行,刘备坚持要东巡,跟李素商量大计,大家的反对才稍稍小了一些。
不过,没想到,就在又拖了五天,刘备做好出巡准备时,之前几个月都没来上朝的太傅蔡邕,忽然来求见了。
刘备登基的时候,蔡邕就六十六岁了,如今更是六十九岁了,所以不上朝是正常的,刘备也一直当他是吉祥物。
听说蔡邕来了,刘备还很惊讶,觉得他不该阻挠自己东巡才对:“太傅何以至此?莫非是劝阻朕与令婿商议大计?”
蔡邕拄着拐杖说:“老臣理解陛下所需,怎会阻挠。不过,老臣这儿也略有一策,可以解决远人羁縻不稳之患。
不过,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无力再统筹编造行此策所需之物。陛下要东巡,还请恩准老臣以后也回东都定居。
一来可以督导小女小婿行此妙策,二来老臣在雒阳住了近二十年,那里离陈留老家也近些。听说小婿在成皋营建雒阳新城,比旧城离虎牢关更近百里,出了关便是陈留了,老臣也是想落叶归根。”
刘备这下更是惊讶了,他从来不觉得蔡邕这种人是个奇谋妙策之人,那不该是道德君子、学术泰斗么?这种人能有什么对付蛮夷的长远治国之策?
不过,蔡邕那么大的面子,他敢说这话,背后是几十年的学界泰斗信用背书,刘备也不至于不信。
蔡邕也看出来刘备的犹豫,淡然一笑:“陛下不信,将来自见分晓。以老臣观之,关外也好,占城也好,自古以来都是华夏故土,只是修史之人,不知掌故、有所遗漏而已。”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