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3章 周瑜:我有经验,李素:我有科学。(3 / 3)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汉末的造船工匠们,对于如何确保船舶的稳定性,当然是做过一定的经验积累总结的,但李素可以说,只要没有被李素本人或者诸葛亮点拨过,其他人肯定是不懂如何用物理常识来计算船舶的“重心、浮心、稳心”这些概念的。

    其实李素自己也不是很会算,但他见多识广,几年前教诸葛亮念书的时候,就知道教阿亮这些概念:

    “物体整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重心,船舶浮在水面上时受的全部浮力(水压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浮心,如果船左右横向倾斜摇晃上下颠簸起来,浮心的轨迹平均下来就是稳心”。

    重心要尽量压在水线以下,这样才有可能跟浮心稳心接近甚至重合,一旦侧倾后浮力也能把偏离中轴线的重心压回来。

    船的重心如果在水面以上,斜了之后就很难靠浮力的左右压差自动回正,所以传统楼船太高就容易翻沉,因为被风浪吹斜靠自己的重量回不正。

    诸葛亮毕竟早在凉州的时候就跟着李素发明水陆两用大篷车了,所以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学习如何精确计算一个航行设计物的重心、浮心、稳心,确保三心尽量重合。

    一开始的大篷车体积小,长度不过三丈多,就几层木板,很适合诸葛亮练手。关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大篷车上试手之后,诸葛亮发现“三心合一”这个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东西确实是最稳的,也就信心大增。

    从此知行合一,设计一切水上开的东西都坚持这条原则,这条原则如果通不过,首先就从底层把设计推倒、从头再来。这就跟其他诸侯那些造船工匠造船只是为了满足甲方的外行需求、要水面以上部分看起来战斗力强大防御强大,有着本职的区别。

    诸葛亮“毕业旅行”那一年的下半年,李素带他回荆南,去交州,诸葛亮这才接触到五牙战舰,乃至海里航行的大福船的设计。而已经被物理科学加持过的诸葛亮,当然是严谨而又一丝不苟地贯彻了李师教他的那些有用概念。

    所以,李素的五牙战舰,五根拍杆和撞角装在什么位置、重心如何配置,那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其实已经比历史上隋朝到南宋的五牙战舰都更稳一些。

    周瑜小觑五牙战舰的稳定性,以经验主义来揣度,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决战之前,李素把所有五牙战舰船侧的拍杆都拆了,拆下来之后还没扔,而是能装到船舱下层压舱就尽量压舱,不好搬运的就砍断了再压舱。

    压舱的位置也不是随便选的,是严格摆放在诸葛亮造船前设计测定的重心浮心位置附近,确保压舱后船的整体重心依然不偏离中轴,而且还在水线以下,可以被浮压回正。

    更重要的是,李素对压舱物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全部用长铁钉把带木头的压舱物跟船体钉在一起。如果是没法钉的压舱物,比如石头这些,也要确保把所在隔舱塞满、并且缝隙用稻草等填充物塞严实了,杜绝压舱物的晃动滚动。

    毕竟作为一个有物理常识的人,李素很清楚车船重心设计得再好,真到了用的时候未必能保持住,这里面最大的变动因素就是车船里的货物在倾斜的时候会倾倒滚落。

    压舱重货一旦滚起来,哪边倾斜后比较低、就滚到哪一边,只会加剧重心往倾斜的一侧转移,变本加厉愈发恶化,最后翻船。

    后世哪怕没有物理常识的人,只要看看抖音上那些车祸视频,都能理解其中物理原理:

    为什么板车拉钢卷要固定住,为什么不懂物理的人会吐槽油罐车清洗麻烦、油罐里面要做那么多隔离挡板而不是一整个直筒的罐子。

    不理解的人,刹个车,重新投胎,下辈子就理解了。

    所以,李素一个文科生懂这些,并不奇怪,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凡是个男人刷刷抖音都能懂。(女人的抖音估计刷不到物理常识……不是歧视,这个锅应该归张某鸣,给男女的初始推送算法就不一样)

    至于那些高深的部分,也不用李素操心,他把概念启发给诸葛亮之后,诸葛亮自己去变高深就行了。

    君子坐而论道嘛,给个大概就行了。

    李素懂得了设计船的时候重浮稳三心合一,还知道使用的过程中压舱物要固定、拍杆要拆掉,让船倾斜的时候都不会乱滚。

    做到了这两点,扛个周瑜苦苦等待的六七级风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能怪周瑜自己该死,连重心浮心这些物理学概念都没掌握透彻。

    海军是一项科学的兵种,拥有科学的一方杀没有科学的一方,天经地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