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荆东战场,一时间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大部分部队都处在运动战状态,乱成了一锅粥。
正月十五傍晚,也就是黄盖的先头部队从竟陵入汉水、往下游疯狂撤退了两天之后,距离夏口已经不足百里了。
黄忠、周泰在岸上把吕蒙朱然全部看住,打造着攻城器械。而太史慈在得知上游黄盖船队顺流而下后,已经带了五条船况比较好、已经紧急抢修了三天的五牙战舰,还有若干辅助舰船,近万人马,逆流去堵黄盖。
太史慈看到的黄盖状态并不太好,理论上两万人实际上只有大约一万七撤到这儿,后队的三千人,估计是被赵云咬住尾巴追击了一波,折损了。
黄盖也已经知道情势之紧急、主公也死了,完全无心恋战。
太史慈广立旌旗、明明是人少船多,依然吓得黄盖不敢应战。双方先锋短暂接触后,黄盖果然选择了弃船登岸,走北岸深入大别山区逃亡。
太史慈缴获了足够两万人乘坐的战船,以及黄盖部全部的辎重,包括粮草被服帐篷,还有大量的箭矢和备用武器军械,又歼灭抓获了四千多俘虏,黄盖部最终实际上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成功撤走,后来历尽艰辛翻大别山间小路进入蕲春、庐江郡。
李素考虑到汉军机动兵力也不是很多,他自己经过多日连番血战,总伤亡也有六七千人之多,能用的兵已经不到三万,还要分出人看押超过两万人的战俘(十二日的决战,最后捞起来的俘虏不到一万人,因为天黑,大部分落水的吴军还是淹死了,不是李素不讲人道注意)
所以,把黄盖放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素不可能让大量兵力深入大别山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同等条件下,他优先选择软柿子捏,把更容易歼灭的敌人干掉。
黄盖走了之后,朱然也跟着一起从江北撤退了,李素盘点了一番,发现自己至少可以确保把落单的韩当和吕蒙干掉。
黄盖朱然放弃江北后,吕蒙这个为吴军在夏口断后的弃子,显然不可能让他走掉的,不管之前周瑜天花乱坠跟吕蒙说得多好听,李素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这也不能怪周瑜眼光不好,实在是因为周瑜不知道李素是穿越者,也就不知道“在李素眼中,吕蒙这个家伙有多大的潜力,有多高的消灭优先级”。
夏口城里本来就只有三千吕蒙的嫡系战兵,还有一些二线的临时动员守城部队,汉军只要稍微准备几日,把攻城武器部署好了,按部就班就能攻破。
李素安排黄忠周泰继续攻夏口,让太史慈逆流而上跟赵云一起尽快拔掉敌人最后的孤城江陵,两处要害同时发力。
……
夏口这边,正月十七各种攻城武器终于运到,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江陵城那边,正月十八也开始攻打,但主要还是以攻心为主。
赵云在攻打江陵之前,已经收到了李素的信件,也知道此战有一个核心关注点:江陵城内,在孙策当初靠蔡瑁内应夺城时,城里还剩足足一百八十多万石粮食呢!
就算被孙策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胡吃海塞花了三个多月,一百四十万还是有的。这笔粮食,相当于刘表统治荆北七年来,总积蓄的三分之一。
韩当手上有个最大的筹码,就是如果他选择玉石俱焚,带着他的一万吴兵最后放火焚城、同归于尽,那城内那么多物资肯定会灰飞烟灭,百姓也会不同程度遭殃。
当然了,直接屠城江陵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孙策军的一贯风格,威胁也只是拿坚壁清野焦土防御来威胁。百姓有死伤,也是放火过程中连带烧死的,不会是刻意补刀屠杀。
为此,赵云也是一边攻城,一边跟韩当谈条件,希望和平解决,甚至可以考虑担保放韩当带着一部分人离开。
这个谈判的过程,紧张而仓促,双方价码差距又很大。
赵云屡次用孙策已死来敲打韩当,希望他识时务认清形势,但韩当显然是不肯接受投降赵云的。
高密度的边打边谈持续了三天,最后赵云甚至担了一些干系,做了点逾越李素给他授权的条件,向韩当给出最后通牒:
首先,韩当必须交出江陵城、不能焚烧城内任何物资,军粮军械都要全部移交,不能杀害百姓。
其次,作为交换,赵云允许韩当带着所有心在东吴的军官安全撤退,保证不追杀他们。
同时吴军来的时候一共有五千多骑兵,骑兵部队大部分没有参加后续的作战,至今损失不过一千多。孙策跟周瑜走长江水路跟李素决战时,也没有带骑兵,因为带了没用,战马都留在江陵了。
所以,赵云允许韩当最多带走四千人、全骑快速撤退。同时,韩当剩下的六千步卒可以留在城内固守。以骑兵的速度,一天就能到竟陵、渡过汉水,赵云甚至可以留一批民船在竟陵,让韩当用来渡河。
而韩当主力渡到汉水以北后,按说就能进入大别山区了,赵云想追击掩杀也不可能。到了这一步,赵云希望韩当在渡河时派出一小队骑兵斥候,回江陵城报信,告诉城内的六千步卒赵云已经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