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9章 胆大包天的小国(1 / 2)  大明开局就登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得知荷兰战舰冒充海盗打劫大明船队,朱由检大怒,决定要给殖民者一个深刻的教训。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由检对荷兰殖民者屠杀华人的历史很清楚,当初大明没有那个能力对付殖民者。

    现在不一样了,大明远洋水师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打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在都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华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只要给他们机会,华人就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畏艰辛创造出巨额财富。

    另外华人的传统几乎不会改变,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把五千年的文明,也就是汉文化带到那里。

    说到巴达维亚就不能不提印尼这个国家,可以说这个国家反华是有历史的,从荷兰殖民雅加达开始,他们多次屠杀华人,是即倭国之后,伤害我华夏人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甚至能排名第二。

    从最初荷兰殖民者制造红溪惨案之后,一直到1998年屠杀华夏人,他们无数次对华人举起手中屠刀。

    红溪惨案,荷兰殖民当局在爪哇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大规模屠杀华侨的事件,因城西有一条河,名红溪,是肇事地点之一,故称为红溪惨案。

    1619年荷兰殖民者占领雅加达,当地劳动力甚缺,荷兰殖民者不择手段从各地诱骗华侨,甚至到中国东南沿海掳掠人口,供其役使。

    殖民者来到东南亚后,华人地位开始下降,但荷兰殖民者开发巴达维亚,也多依靠华人承包工程。

    当局对华人的制砖工艺也很满意,为了将巴达维亚“建成整个东印度最大的城市”,当局千方百计招募华人。

    华人源源不断来到巴城。当局开始限制人口入境,并规定华侨必须办理申请和批准手续才能进入。

    但收效甚微,华人雇主通过向官员行贿的方式继续引入华人苦力,巴达维亚城内华侨人口已从初建时巨增。

    殖民者又开始嫉视华侨在发展经济上所起的作用,又怕他们同当地人民联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转而采取严格限制入境,乃至推行排华政策。

    在华人付出巨大人力物力,甚至是生命之后,巴达维亚逐渐变成亚洲商贸中心,华人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已经变成巴达维亚最富有的群体之一。

    此时殖民当局已经在谋划收割华人的韭菜,他们先是诬陷华人为盗贼,下令捉拿被诬为窃贼的华侨。

    众多无辜被捕的华侨或被虐杀或被投入大海,城内华侨纷纷逃往城外,还有被遣送锡兰的苦力上船后会被投入海中。

    于是苦力拒绝登船,聚集在甘达里亚糖厂附近的苦力人数超过5000,公推黄班为首领,准备自卫以图自救。

    然而华侨中一个名叫林楚的叛徒,向殖民当局告了密。殖民者便以华侨准备进攻巴城为由,发动了大规模的屠杀。

    殖民者以搜查军火为名,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荷军挨户搜捕华侨,不论男女老幼,捉到便杀,对华侨进行血腥洗劫。

    屠杀持续7天,城内华侨被杀近万人,侥幸逃出者仅150人,被焚毁和劫掠的华侨房屋达六、七百家,财产损失,无法估计。

    城外华侨在黄班指挥下,与荷军激战,伤亡千余人,后转战中爪哇,黄班的部队因武器太差,攻城7日不下,撤退。

    这就是当时震惊爪哇、中国和欧洲的巴城大屠杀,“红溪惨案”

    在荷兰殖民者退出后,印尼对华人的屠杀更加肆无忌惮。

    1945年11月泗水惨案。

    1946年3月万隆惨案,6月文登惨案,8月山口洋惨案,8月巴眼底惨案。

    1947年1月居港惨案。

    进入20世纪,印尼仍然发生多起针对华夏的大规模屠杀。

    1963年三月至五月东爪哇骚乱,1965年,1966年,1967年,1978年,1980年,1998年反对华夏浪潮此起彼伏。

    其中以1965年和1998年两次最为严重,几乎造成50万华夏人被屠杀,五千多起华夏妇女被强暴。

    历史上那些惨案历历在目,朱由检既然穿越在大明,他绝不可能让这些血淋淋的惨案有机会发生。

    蒸汽小火车转了几圈之后,朱由检挥手叫停:

    “蒸汽小火车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工部准备开始修建铁路吧,争取两年之内,让各个大城市之间铁路贯通,户部要拨专款支持。”

    “微臣遵旨。”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急忙躬身领旨,他们知道以现在大明工部的实力和户部的财力,修建铁炉并困难。

    交代工部和户部之后,朱由检回头看看身后一众文武大臣说道:

    “现在所有文武官员,特别是兵部五吴军都督府的官员,马上赶回去上朝,朕有很很重要的事情要和群臣商量。”

    群臣这才发现皇上的脸色突然变的很严肃,大伙心里都不禁紧紧揪了起来,他们都知道,一旦皇上脸色不好看,肯定又要有人倒霉。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