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一章 朝堂大争!李国尉!(2 / 3)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但是,嬴政这一番话,却让所有人哗然,这是何等的恩宠,何等的信任!

    在李牧心里更是如饮甘泉。

    这样的大王,他李牧如何敢不为其效死呢。

    嬴政的意思是,最高的奖赏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最高的刑罚,到了一定时候就可以不用刑罚,最高教诲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教诲,因为李牧是忠臣的,我嬴政相信。

    换而言之,就是李牧不会触犯法,不会因为寡人没有去教,就不知道对秦国的忠诚。

    熊启垂头,刚想辩驳。

    苏劫却先一步站了出来,道:“大王和相邦不必在为此争执!请大王息怒,相邦言辞虽逆耳,但却为社稷多想,以臣看,大王和相邦最难共计的便是前线将士,是否有所异见,百姓有所异见,此举大王确实不可不思,相邦所虑也不是全无道理,想必李将军多年戍边从军,也知将士们的心思,定然也能知晓相邦的一片苦心!”

    李牧如何不知。

    就好像他的亲军,会听从他李牧的,但不会听从赵偃的。

    就像魏武卒,会听从吴起的,但不会听从魏王的。

    李牧即便在厉害,但是总体来说,目下的情况,秦卒是仇视的,甚至百姓也是。

    这一点,一定要考虑在内。

    李牧点头说道:“臣,对相邦所言,并无多虑,但臣对大秦,可万死。”

    嬴政面色好了一些,看向苏劫道:“那太傅既然有言,可是有其他思虑?”

    苏劫说道:“秦法二十三律,说到根本,国之所以治者有其三,一为法,二为信,三为爵,法不可乱,信不可失,爵不可替。”

    “李牧将军投效大秦,此乃将军之信,大王让将军镇守雁门,此乃大王之信,必然无人可以诟病。”

    “李牧将军未斩一人,不立功,大王不赐爵,不举功,此乃秦国之军功爵,不可乱,乱则国必无力。”

    众人纷纷点头。

    大王不赐爵。

    按照惯例,将军必须要是左庶长。

    没有爵位为根基,李牧如何做将军?

    “秦国之法,求贤于天下,此乃孝公广布四野之令,天下无人不知,如今,雁门大乱,试问天下为之贤者,谁可于李牧相提并论?若是没有,那李牧便是我大秦最需要的贤士,秦法求贤,只立文政,到也简单。”

    “秦国不可于爵求贤,但可以于官求贤,大王赐李牧国尉官职便符合秦法,李牧将军先行担任国尉,大王不赐虎符,不赐印令,不赐一兵一卒,只让李将军督战决断于雁门,一旦李牧将军立下匹配的功勋,便可由国尉担任将军,岂不是更好,亦有秦法,又不负李将军之信也。”

    嬴政神色大亮。

    李牧也吓呆了。

    国尉虽然官职大于上将军,但是区别是很大的。

    上将军是总领兵权,国尉是总领军务。

    所以,在级别上国尉是大于上将军的。

    就好比当年,商君临终,便告诉赢泗,赢虔可先行担任国尉,若是有了功勋,再转为上将军。

    此刻,苏劫挂着的便是国尉。

    历史上挂国尉的,便是缭。

    熊启等人闻言,顿时明白了各中差异,国尉尊贵,但是肯定没有自己的兵。

    除非,你挂了将军或者上将军。

    也就是说,大王不用给虎符,更不会从其他大营调遣将士给李牧作为其麾下的直属兵马,和将军的区别就出来。

    那就是说,雁门关是多少人,李牧去了还是多少人。

    这些人,都是在蒙氏手中的。

    也就很类似此前,大家争论的临时大将。

    熊启想通了这一个环节,大出一口气,大王不给兵马,李牧想要兵权,就很难了,没有兵权,你如何立功,即便杀退了胡虏,首功也都是在蒙恬身上。

    苏劫看了看李牧和嬴政,说道:“大王务须忧心,李将军为国尉,依旧从事战事决断,各军战机,亦让李将军独自决断,而且,臣相信,以李牧将军的本领,必能让前线将士折服,若说一战便能做到驱车庶长,臣亦相信,到时,大王便可依法赐爵,李将军以为本侯如此安排,可好?”

    李牧愕然。

    国尉,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但是,他真的以为秦王会给他十万人马。

    但此刻,出于对嬴政无条件的信任,以及此前,嬴政拼命为他辩驳,他岂会有他思?

    李牧道:“臣,无任何异议。”

    嬴政微微点头。

    这才看向百官,说道:“那尔等呢?”

    熊启这才松了一口气,这蓝田大营的十万大军,可是他手下的将军的。

    现在总算是留了下来。

    内心中不由冒出冷汗。

    李牧现在去,那雁门十万大军是蒙氏的,蒙氏再如何亲近李牧,也不可能将麾下将士给李牧。

    而这些将士,对李牧也未必友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