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身,就已是祖宗积德。
可谁想到,太平府在用人之际,他一步步升迁,如今已成六品县令,可谓连升了不知多少级。
这县令王攘,现在几乎吃喝都不在府衙里,宣城县现在要修一处水库,还有两条灌溉渠,再加上拓宽一条河道,又需督促百姓们春耕,各里都要设粪池,要鼓励畜牧,还需管着一处矿场的承包,道路休整种种事。
他现在几乎都不在县衙呆着了,每日在各乡晃荡,尤其是偏僻的乡里,那地方较为偏僻,因为是山区,分的地也少,别的地方,大致一户能分个二三十亩,这地方,一户只有七八亩,怨气颇大。
县里的差役,也纷纷隔三差五下乡。
接待的乡长和里长们也是焦头烂额,如今宣城县在各乡,已设置了专门的乡长和几个文吏负责事务,而里长也不再是从前的士绅和乡贤们指派,乡长和文吏会给俸禄,里长虽不给俸,却会给一些钱粮补贴。
再加个各乡又设了粮站和农站、驿站等等,所以人手比从前充裕不少。
可王攘这些时日,还是有忧心忡忡得没有睡好。
他和科举出身的官员不一样,科举出来的,除非罢官,再怎么折腾,大不了调到其他的地方去。
可他很清楚,太平府这边但凡出了什么事,他数年的努力,就可能尽皆化为乌有了。
据闻有一些士绅,卖了地逃了,可人家到了其他府县,却是已放出话来,等将来回来,惹不起威国公,却必教宣城县的昏官庸吏们好看。
一个月下来,王攘已是累得气喘吁吁。
可这时候,农庄的人却又来了,说是指点农户,可对于县和乡里来说,无疑是在检查水库、灌溉以及各种农耕的情况。
当下,县里如临大敌,又不得不继续先自己检查一遍工作有什么疏漏。
朝中雪片一般的弹劾奏疏,却是数都数不清。
朱棣对此,自然是置之不理。
已是入夏,天气渐渐的炎热,许多日子已不曾下雨了,朱棣颇有一些担心。
到了五月中旬,朱棣召百官觐见。
所议的,却是关于陵寝的事宜。
礼部已经勘探,确定了位置,接下来,便是朱棣的陵寝正式要预备筹建了。
这事一般都落在皇亲国戚的身上,朱棣最后选定了太子作为总负责人。
当然,太子其实也只是挂了一个虚职,下头多是一些国公和侯爵,而真正负责此事的,却是工部和礼部。
张安世此时也在这殿中,心里已明白,迁都之事,最终在朱棣的心目中,有了答案。迁都北平的想法,算是彻底的落幕了。
百官对此,自是乐见其成。
等朱棣退朝,众臣告退,留下了张安世,朱棣笑吟吟地道:“近来清瘦了。”
张安世道:“臣没尽什么力,真正清瘦的乃是……”
“好啦。”朱棣一副了然的表情,摆摆手道:“你也不必为下头的人表功了。”
张安世随即一笑:“陛下知臣。”
朱棣又道:“听闻……有不少懒户,得了土地,拿出卖钱?”
张安世立即道:“陛下,分去的土地,是允许买卖的。再者说了,现在太平府田贱,哪里卖得了几个钱?”
朱棣道:“这样说来,这是诬告了?”
张安世道:“太平府数十万户人,只要抓住几个来大肆鼓噪,半真半假,要说他是诬告,他也必能举出一两个实证来,可要说是普遍现象,却算是诬告……”
朱棣眉微微一动,眼眸顿时带出了杀意,沉声道:“可东厂那边,却是听闻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啊。”
张安世倒是淡定地道:“人只会相信自己信的东西,这些流言,恰好投其所好,大家自然深信不疑。”
朱棣道:“若如此,对妖言惑众者,锦衣卫可以打杀一批。”
张安世却摇摇头:“陛下……臣以为……不可。”
朱棣不解地看着他:“嗯?”
张安世道:“他们只是动动嘴皮子,若是打杀了,臣便更加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就这样算了?”
张安世嘿嘿一笑,道:“其实……臣有一些办法。”
朱棣:“……”
朱棣一见张安世乐,恍然之间,竟好像看到了姚广孝。
说起来……姚师傅说的真没有错,张安世这家伙,还真是受了姚师傅的衣钵,这贼兮兮的模样,还有那满肚子的阴损……
朱棣不禁眼睛有些红。
张安世看朱棣的表情突的有点不对起来,便关切道:“陛下,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臣说错了话。”
朱棣吸了吸鼻子,摇摇头道:“没,没什么,朕老了吧,人老了,偶尔会想一些旧事。哎……你退下吧,照伱自己想的办便是。”
张安世还是有点不甚放心,便道:“陛下……真的没事吗?那臣就献一个东西给陛下,陛下看了,一定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