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斜线,分别写上了劳役和官兵两个名词。
“劳役是谁,是吴广、是其他人,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陈胜需要去团结的朋友!
官兵是谁,是陈胜和一众劳役需要反抗和击败的敌人。”
大家伙都在这一刻接了一句话:“《建文大典》政治卷第一篇,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刻都要弄明白,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
“说对了。”
朱文圻看着面板,将劳役和官兵两个词各画上一个圈,在旁边分别写下‘朋友’和‘敌人’两个词。
“陈胜知道应该团结哪些人来做自己的朋友,并且明确的告知自己的朋友,哪些是他们的敌人,于是,这群劳役成功的凭借人数优势,杀死了这群看押他们的官兵,逃脱出去,成为了自由身,也成为了反贼。
这个阶段,我将陈胜这一群人称为起义运动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陈胜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
结果显而易见,他们成功了。
因为他们当时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推翻秦王朝,更不可能是为了打进咸阳做皇帝,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不会如此早的接受到法律的审判最终走向断头台。
而这个初始阶段的成功胜利的因素是什么?
是陈胜搞明白了敌我的身份立场,团结了应该团结的人,打倒了应该打倒的人。”
这个初始阶段对任何人来说都不算什么高深的学科,因为陈胜除了团结那些跟他一样身份的劳役,总不能去团结官兵吧。
但朱文圻之所以要着重讲一遍,这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一点一点的来分析。
“在取得初步阶段的胜利之后,陈胜下一步的目的又是什么?
是隐姓埋名逃进乡野之间活下去,还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搞出更大的动静来?
显然,陈胜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他已经将自己视为一个反贼了,反贼做到头,那就是统御天地的皇帝。
这个阶段,我称之为起义运动的壮大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陈胜需要做的事是什么?
毫无疑问,那就是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让自己拥有和秦王朝平反军队正面抗衡的力量,而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陈胜应该怎么做?”
靳毅应了一句:“陈胜说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没错!”
朱文圻重重的一拍面板:“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我就不做解读,只说这句话除却鼓舞人心之外的其他功效。
那就是明确本方势力接下来行动的朋友和敌人。
谁是起义势力的敌人?王侯将相!
谁又是起义势力的新朋友?还没有成为王侯将相却想要成为王侯将相的人!
一句口号,明确的定下了本方势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自然也就更加容易的吸纳更多的人来投奔自己,于是陈胜的起义势力得以迅速壮大,使得秦王朝对他的剿灭一时半会无法完成,那么这个阶段陈胜最终取得的结果一样是成功的、是胜利的。”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二篇,‘团结更多人,打击少数人’。”靳毅感慨了一句“陈胜只说了王侯将相,将敌人的范围局限在贵族,并没有打击地主、豪强、六国遗贵和地方的宗族势力。
可以说,除了秦王朝的王侯将相是他的敌人以外,全天下都是他的朋友,而地方的地主豪强、宗族势力又恰恰是一股接着一股有实力的生力军。如果他当初搞打土豪分田地,那很可能他都还没等到秦王朝的平反大军,就被地方的地主豪强给先灭掉了。”
“说的没错。”
朱文圻在面板上郑重的将这句话记下来,最后拍拍手。
“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陈胜起步的这两个阶段,目前来看都是胜利和成功的,在完成了这两个阶段之后,陈胜的起义运动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那就是成立自己的势力。”
说到这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朱文圻便叹了口气,因为到了这一阶段的时候,陈胜便失败了。
“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陈胜的起义势力兴盛的快,灭亡的更快,他的张楚政权甚至连一年都没有撑住就烟消云散,本人也死于兵刃之下。成功的经验咱们已经总结出来了,那失败的原因呢?”
一群人没有各抒己见的侃侃而谈,而是翻阅起《建文大典》,既然认定这本书里面可以找到答案,那所有的原因都应该在这本书里面。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四篇里面有这么一句‘凡是脱离实际的,将成功归于虚无缥缈的天意,企图以此愚昧百姓,那么最终,百姓也会因为愚昧而离弃’。”
一名学生将这句引申出来并做以解读:“陈胜起义之初,搞鱼腹丹书,篝火狐话,暗示世人他是受命于天的贵人,以此来欺骗当时还愚昧的古人。
诚然这种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奇效,但最终的结果则是,追随陈胜的武将全部有样学样,各自手里有了兵权后便在各地割据自封王侯,也称自己是天命所归,本应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