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章:剑南春(3 / 3)  日月永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会回落。

    而有储备粮的支持,四川的百姓实际上不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不膨胀的时候他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买肉、买水果等食品。过冬也不会烧木炭取暖这般奢侈。

    无非就是做饭的时候,少放些盐巴、酱醋等作料。

    等到自贡的盐井扩产,释放出来的脱产群体如李三等人一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家庭作坊、集群作坊后,这些所有的生活物价就会回到之前的价位,甚至更低。

    所以阶段性的通货膨胀,简单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一种利好、一次风口。

    比如,现代社会中每次大规模拆迁都会使得搬家公司的费用上涨、房屋租赁金上涨,而最离谱的,就是连夜场小姐姐的小费都跟着上涨。

    等到生活物价平抑下来,服务产业就会紧随其后的发展壮大,至于服务产业的价格上涨,跟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对大明时期的百姓来说,像逛青楼、听戏曲这种服务业,什么时候成为评定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标了。

    李三是铁了心要搞自营业,想赚钱发财,而他的一番侃侃而谈,也让村长老头颇为动心。

    加上李二宝在一旁的帮衬配合,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而有了村长老头的加入,说服全村人一起集资兴厂、大半酒坊的想法就很容易实现了。

    村民乡亲们多没文化主见,有村长的带头,加上李三、李二宝巧舌如簧的鼓动,加上对进城后未知的生活抗拒,大家伙还是愿意留在几十年的村子里生活。

    于是,建造李家酿酒坊的事业就此提上日程。

    “那咱们字号叫什么名字?”

    在采买回来的一大堆工具设备前,李二宝一边安装,一边向不远处忙活的李三问道:“要不,就叫李家酒?”

    取名字这么文雅、高难度的任务,李三的文化水平哪里回答的上来,只好把这事推给村长来拿主意。

    老头也不行,好在村里有一个读过书的酸文人,虽说没考上功名吧,但肚子里的墨水还算有一点。

    “要不叫蜀都酒?”

    “这名字城里已经有酒坊起过了。”

    这下可难住了读书人,他念叨着:“咱们巴蜀大地,有啥出名的?”

    “熊猫,皇帝老子给起的名字。”李二宝念叨了一句。

    读书人就迟疑道:“那叫熊猫酒?也不好听啊,什么蛇酒、虎鞭酒等好理解,咱这熊猫酒要让不知道的人听了,还以为是把熊猫泡酒缸里酿出来的呢。”

    “那还有啥出名的啊。”

    李三在旁边嚷嚷:“咱们四川有名气的,无非就是那几个,刘备刘皇叔,武侯诸葛孔明,李白的蜀道难。”

    “大耳朵酒、卧龙酒、蜀道酒?”

    读书人嘀咕一通,一点都不满意,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诶,咱们四川,几千年来可是有不少雄关那也是天下闻名啊。”

    欲入西川,由北自南真可谓雄关天堑不少。

    “哪个雄关最有名气?”

    “剑阁。”

    老头在一旁帮了句腔:“自古破剑阁方可入蜀中,这话是城里说书先生讲的。”

    “那就叫剑阁酒。”

    村长的大儿子在旁边插了一句嘴,一个名字念叨了半天,他都急了。

    倒数读书人来了灵感。

    “剑阁酒不好听,咱们成都在剑阁之南,依我说,不如叫剑南酒。”

    剑南、贱男?

    喝这酒的男人犯贱不成?亦或者说这酒贱?

    这不影响销量嘛。

    村长拉了脸:“不行,此名有伤大雅。”

    “那要不,就把酒字给去掉,咱们卖的本身就是酒,没必要还在加上一个酒字反倒显得刻意了些,就好比人家江南那女儿红,也没说在最后加上个酒字。”

    读书人想着:“时下是秋天,剑南秋如何?”

    “秋为凋零之季、草枯叶落,不吉利。”

    读书人一拍大腿:“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万物生长,谕示生生不息,不如就叫剑南春,也盼一个好彩头,预祝咱们村里的酒,能向天地自然生长那般,可以越卖越好。”

    剑南春?

    大家伙咂摸一番,都觉得此名不错,纷纷点头。

    “好名字,那就如此定下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