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呢。”
成都府下辖那么多县,人手紧张,几乎是一人负责一个县的通传工作。
男人在不耐烦,但李三这群村民可就炸开了锅。
朝廷这是要收他们的地?
当年朝廷的王师入川赶走蒙元人,把土地重新丈量分给他们,这才过去多少年,朝廷就打算收回去了?
虽说不是白收,朝廷也愿意给钱,但钱那玩意早晚会花光,哪有土地来的实在。
有土地情结严重的立马就高声反对起来,那是说什么都不愿意。
但也有脑子灵光的,比如李三。
“大人。”
李三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大人刚才说除了一次性退还外,还可以选择抵退是吧,一年一亩地给二两银子?”
男人嗯了一声,没多说什么。
但李三有些不信。
“大人,一亩地一年才有多少产出,就是全卖了,以现在的粮价也卖不到一两银子,朝廷能给二两?”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绝大部分村民才回过神来。
刚才光顾着想收地的事了,竟然把后面这个选项给忽略掉,李三说的对啊,一年一亩地给二两银子?
那谁还种地啊,把地抵退给朝廷,年年躺着吃这笔补偿银,他不香吗?
男人也惊了一下,忙又取出公文来看,发现上面确凿写着一年一亩地二两银子的补贴,便点头应了下来。要读读
“没错,公文写的,确实是一年二两银子。”
“我抵了!”
男人这边话音刚落,李三马上兴奋的做了第一个认投的,他挤开人群跑到最前面:“在哪画押?”
这天大的好事,哪能放过。
一看李三抢到了第一位,村民们个个都争先恐后的喊了起来,生怕晚了一步,家里的地抵不出去。
“刚才本官不说了吗,等到了十月份,你们去成都城,这退耕督办司就在成都府衙办公,拿着田契到那里就可以办理了。”
男人有些火烧屁股,他突然发现这道补偿措施似乎有些失算的地方,便撂下这句话匆匆离开了。
要赶回去通知一声,要不然,这耕虽然是退了,但得养活多少懒汉子出来啊。
男子虽然离开了,但李三等人还是激动的不得了,摆起龙门阵就热聊起来。
“朝廷仁义,皇帝老子仁义啊。”
这会也没人说朝廷收地不地道了,全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抵一年地换二两银子,谁家没有个三五亩,这般算下来,好家伙,小十两!
这种热闹开怀的场面,就差一条横幅,上写着:
屋墙一扒,帕拉梅拉;房子一移,兰博基尼。
如此一来,才算是应了景。
不提李三这群准动迁户的欢呼雀跃,单说心事忡忡的男人回了成都,便径直去寻了退耕督办司的司丞周维文,并把方才所听得的话说给后者。
“一年一亩给二两,这不是养一群懒汉出来吗?”
周维文也挠起了头,拿起公文细细观瞧起来,有些捉摸不定。
“难不成,是内阁说错了?这补偿给的属实是有些高了。”
俩人都拿不定主意,干脆直接找到了邝奕和这位四川的左布政使。
“如此退耕,国朝遍养数十万懒汉,这跟陛下意欲迁民转产的指示精神相悖啊。”
邝奕和也傻了眼,未曾想过会出现这般情况,良久才嗫嚅的开口。
“你们说,会不会是祁部堂不太清楚眼下粮价和百姓的收成,所以给陛下提错了?”
本来邝奕和是想说是不是朱允炆这个皇帝不察民情,但话到嘴边,果断把锅甩给了祁著这个户部尚书。
皇帝洞悉寰宇,御览乾坤,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皇帝不知道的事。
一定是祁著这个户部尚书扯把子蒙蔽圣听!
周维文觉得很有可能,便更加纠结了:“可是,这公文我们已经宣读过了,朝令夕改,朝廷的公信力何存?”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政策还没施行呢,反倒是先出了问题,暴露了南京中央对偏远如四川地界具体情况在尚不清晰、不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颁施政策导致的不合理性。
“改肯定是不能改的。”
邝奕和蹙眉摆手,他知道,眼下这个问题需要他这个左布政使来拿主意,要么就装不知道,反正花的是朝廷的钱,又不是他邝奕和的家底子。
但邝奕和今年才多大?
四十出头啊。
作为洪武三十年的进士出身,邝奕和可是正好经历了两帝更替的时期,他还没来得及在翰林院完成传统文化的深造,就经历了那场批孔倒儒的风波。
紧跟着下放四川,一步步,读着《建文大典》、《建文皇帝语录合集》坐到如今这个位置上,邝奕和是懂朱允炆这个皇帝的。
皇帝这次对退耕的批示,就是迁民转产,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养一群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