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一章:立场正确(2 / 3)  日月永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官员胥吏的立场,他们的正确性是什么?比如朕希望天下人守法,那这些官吏要做的就是普法,他们要对张三的行为进行谴责,并且呼吁其他人不可以向张三学习,这就是官员胥吏的立场正确。

    任何站到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注定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张三如果站到李四的位置上考虑问题,那就是不孝,他明明可以让自己的母亲多活一些日子,却交了粮,害死了亲娘。

    李四如果站到张三的位置上考虑问题,那就是不忠,他的职责没有尽到,他不配继续做朝廷的官差,更在无形中伤害了很多人。

    假使李四放了张三这一回,等粮食吃完,张三去劫掠邻居,他的邻居为了反抗,杀了张三这也叫立场正确,因为他要保护他的家人不受到伤害。

    围观了这件事的乡亲,都会觉得张三是错的,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上经受了文化的洗礼,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天底下万事都要有规则来约束,或者说需要法律来约束。

    任何人有任何理由,都不应该破坏法治,这是思想上的立场正确。”

    说到这,马恩慧听的更加糊涂:“这跟陛下的做法...”

    朱允炆苦笑着,叹了一口气。

    “朕如果保了方孝孺的命,就必须让方孝孺调转枪头去攻击孔家,方孝孺是个什么人?他为人正直,是天下少有的君子,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让他临场变节,放弃自己的信仰。他会怎么做?”

    话说到这,马恩慧陡然明白了过来。

    站在方孝孺的为人立场上来说,背叛自己的信仰,放弃自己一生的为人准则,实际上比杀了他还要让他更加的难过。

    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族人、学生、同僚,方孝孺还是会这么做,他会写一篇锦绣的文章来投诚新儒派,放弃自己一辈子的人设,但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方孝孺自己会选择自戕。

    他还是会死的。

    “朕亲手杀了他,不仅保住了他的立场正确,也保住了朕的立场正确。”

    朱允炆哈哈一笑,只是这笑里,多少的凄凉。

    “相信朕,等到几百年后没有了皇帝的时候,这段历史会被后人翻出来,他们会为方孝孺平反的,因为方孝孺本身确实没有任何错,后人会怎么评价方孝孺?怎么评价这次所谓的士子运动?

    他们会说这次的士子运动是一场打着拥帝的幌子进行的夺权行动,是一次完完全全被利益所驱使的清除异己的行为,而方孝孺呢,他只是这次运动中的一个受害者罢了,因为他做了类似魏征的事情,说了几句中肯客观的话,就被无情的杀死。

    后世为方孝孺平了反,所有的过错,都会由朕来一力承担,更何况,这次的士子运动闹得太大,连圣人都遭了殃,这就无形中侧面帮了方孝孺一把,因为后世一定会为圣人平反。一旦圣人被平了反,那朕和这次士子运动就会被抨击的体无完肤,那因为这次运动而牺牲的方孝孺,后人会夸他宁死不屈,不为皇权而屈从,这样一来,不就使他的形象更加的光辉了吗?

    如果他遂朕之心意写了那篇文章,他不仅死了,将来的名声也臭了。等后人为圣人平了反,就这一篇文章,就足以把方孝孺骂的臭不可闻,骂他为了苟且性命,屈服了朕这个无道昏君!”

    如果历史上的方孝孺为朱棣写了那篇登基诏书,做了永乐朝的阁辅,还能落得上一句君子吗?

    更何况朱允炆让他做的事,可远远比给朱棣写登基诏书更加的无耻下作。

    尤其是在圣人都遭了殃的后果下。

    马恩慧傻住了,她根本无法想到这一点,就好像她无法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会通过这种手段来使自己成为大明的新神一般。

    对人性的洞察,她跟本达不到朱允炆的高度。

    “朕保住了方孝孺的立场,也保住了他的名声啊。”

    朱允炆浑不在意的说道,酒盅一次次的举到嘴边。

    “同样,朕也保住了自己的立场。

    朕是什么人?朕是朱允炆,朕也是皇帝。

    皇帝的立场很狭隘,只能容纳下朕一个人。皇帝的立场也很广袤,可以容纳下天下几千万、几万万人。

    朕想要做到立场正确,只有一条路:做个好皇帝,做个坏人!”

    杀死方孝孺,遂了天下新儒的心愿,他朱允炆登上了神坛,也使得全天下从此万众一心。

    大明,可以迎来一次非常迅猛的高速发展!

    为天下计,朱允炆做了最佳的选择,这就是立场正确。

    至于将来的名声,朱允炆都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在青史上臭不可闻的,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后世在享受着前人余荫的同时,也会对这些历史上的大帝评头论足,将他们身上的污点无限放大来进行贬低,目的,只是为了衬托当代的伟大。

    就好比朱允炆现在就要打压秦皇汉武一般,因为他要成为当代的神。

    这就是立场正确。

    不在同一个立场上,没资格议论对错。

    “朕曾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