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6章 纵火焚船(1 / 2)  明朝大丈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除泉州南安之外,郑芝龙的第二部分力量便在福州,毕竟这里是布政使司衙门所在,郑芝龙总得护卫好这里的安全。

    在福州,郑芝龙的部队主要在长乐和福清两县,长乐县是福州东面出海的门户,而福清县则是福州从南边出海的咽喉。

    最后,郑芝龙的力量主要安排在厦门和金门。

    当然,这几个地方安置的舰船和部队并不是郑芝龙全部的力量,郑芝龙拥有舰船上千,就算平均安置在这几处所在,每处也是两百多艘船,停放两百多艘船,这几个地方哪里有这么大的码头?

    郑芝龙停置在这些地方的是他的主力战舰,每船拥有数百士兵并且安置有三十多门火炮的主力战舰。

    而且即便是主力战舰,郑芝龙也不可能全部留在家里,他是海盗出身,不可能把舰船放在码头等着腐烂,要是不出去干点业务,怎对得起他的职业?就算不出去打劫,也得去收点保护费啥的。

    实际上,郑芝龙大部分力量是安置在沿海各个岛屿以及在海上巡游。

    郑芝龙虽说是海上的霸主,东南沿海都是他说了算,可要说海上再没有别的海盗是不可能的。在东南沿海有无数支小股海盗,这些海盗有些是郑芝龙懒得去消灭(规模太小,只有一两条船,翻不起多大浪花,而且在海上逮他们太过费劲),有的则是不想去消灭,要是都消灭了,他怎么去收商船的保护费?

    但是不消灭是一回事儿,在海上巡游是另一回事,这就像一头猛兽,总要在自己的领地巡视一样。

    其实李景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遍布海上的岛屿上面。

    毕竟不论是泉州也好,福州也好,还是厦门也好,都是在陆地作战,在陆地作战,李景的胜算是百分之百。

    因为海盗们使用的武器是刀,而李景的部队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加步枪,而且为了保证胜利,李景特意从曹文诏那里调回三千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其中还有一千骑兵,这要打不赢,恐怕不用李景处置,孙猛和陈大虎还有刘二愣以及他们下属的官兵全部都得投海自杀。

    李景最担心的是孙传庭的水师部队。

    虽然水师部队同样使用火器,可海上作战不同于路上,在陆地上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可以在营地周围点燃簧火照明,在海上怎么点火?

    要是在自己的船上点火照明,照亮的范围有限不说,那不等于是告诉敌人自己的位置,等着人家偷袭么?

    李景可是知道郑芝龙最善于纵火焚船的,几次跟荷兰舰队作战,以及跟刘香等人作战,郑芝龙就是用这一招多次打败了敌军。

    而对孙传庭威胁最大的就是东南沿海密密麻麻的岛屿。

    因为谁也不知道郑芝龙的舰船会躲在哪个岛屿伺机偷袭。

    孙传庭训练的水师部队,勉强能够在海上作战的只有三千人,大小船只只有四五十艘,而且还得留一部分人看家,能派出去的顶多两千多人三十来艘船,李景根本损失不起。

    铺纸研磨,李景根据宗超提供的资料,先在纸上粗略画了幅地图,然后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标了上去有了草图之后,李景开始精心计算各个岛屿的位置,以及岛屿之间的距离,然后重新画图。

    如此,经过多次计算以后,终于画出一幅李景认为最贴近实际情况的地图出来。

    (中国古代绘制的地图方位并不固定,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比较多。到了明朝,朱元璋曾制过《大明混一图》,这个图是以北为正方向。

    而到了明末,具体的说应该是利玛窦来到大明以后,西方先进的经纬度制图法开始传入我国。

    这一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测量地球维度,绘制地图时以经线方向作为定向基础,并以北为正方向,以后绘制地图基本都遵循这一制图规范。

    因此,李景采用后世的制图方法并不突兀,也能够被大家接受。)放下笔,李景揉了揉手腕,又看了看刚才描绘的几副地图,随即轻轻叹了口气。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目标靠平面地图是不行的,最好是用航海图,可惜郑和下西洋时描绘的航海图早己不知去向,大明现在能够绘制航海图的人才少之又少,而李景并不会绘制航海图。

    另外,李景知道,现在海上航行确定方向和位置使用的仪器一是指南针,再就是罗盘(星盘),但是指南针太简陋,并且只能确定方向,星盘由于船只在海上不稳定,得出的数据也非常不准确。

    确定航线和位置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仪器其实是六分仪,不过现在六分仪还没有人发明出来,李景也不会制作六分仪,连道理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六分仪可以测量某个时间太阳或者星星与地面的角度,然后根据这个角度来确定经纬度。

    由于仪器不准确,实际上现在在海上航行,主要是靠经验。

    但孙传庭的手下显然是没有熟悉东南沿海周边情况的水手,因此李景才要处心积虑地挖郑芝龙的墙角。

    将地图和海上资料收起来封好,李景提笔在封面上写下绝密二字,然后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