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和维持,同时在装备上逐批更新换代。
至于只有几个实编营,其他都是空架子的第七、第八军,则是更多充当管理地方补充营和预备兵役训作的角色;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把只有少量老卒和军官的架子营给填充起来。
其中第八军驻守在广府,第七军驻留在安南,都配备有相应舟船作为代步工具,同时充当保护海路往来和运河航行的任务。
此外还有亲直营、教导大队、样子队、战斗工程团、三支队等等,几支规模数百到数千不等的特殊部队和技术部队,则是直属都督府下辖。
而需要延边对敌乃至镇压下辖的戍防区,编制上就自住性稍大一些。基本按照防区大小和紧要次序,以若干不等的简装驻队营为主,再加上一些舟船,马队之属的直属特编;
对应军衔同为郎将,往往还兼任地方的州属主薄;以便及时协同和调配地方机构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应备战或是应急需要。
如今太平军治下的地域虽广,但是境内同样充斥着大片林瘴丛丛的蛮荒之地和土蛮、山夷聚居的山林;也就是几个较大的平原地带,算是统治比较精华的区域。
其中以五岭为分界,已经通过水路连接起来的珠江流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红河冲击平原、桂林盆地,算是相对安定和平稳的产出区。
而在岭內已经占据的湘中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流域、和苏南平原西部,具体开发度还没有后世那么高,可以说是遍地的水泽、湖泊、河流交错,主要人口和土地还是集中较大的城邑附近。
而且还有连年的水患问题,再加上饱经战乱之患和后续平定、清剿地方反抗的需要;需要继续一段时间的坚持投入,或许才能将控制力和影响力提升到另外的水准;乃至达成产出与消耗持平,乃至有所盈余的程度。
因此目前的戍防区,大多数分布在长江和汉水沿岸,暂设有鄂州,襄州、润州、宣州、桂州和交州,至于原本的荆州,则是变成大都督府所在的直辖地。
同时在州城和县下一级,又有相应规模更小的守备团和市镇中半脱产的巡护队;装备主要来自淘汰的杂色器械,以较低的维持成本和从属地方的管辖权,构成在中下基层的治安维持和中低强度冲突、骚乱的镇压力量。
此外,还有一定数量保持军事化管理和定期操行,专门用来开拓特定区域的建设(无固定驻留的工程营造)和生产部队(武装屯垦团)。
这样,在太平军大都督府的旗号下,三线一辅的军事管理战备体系就此初步成型了。差不多就是以两百万壮劳力的产能,来供养差不多十三万的脱产部队。
如果没有海贸收益和集体生产的组织加成、农业新技术在内,其他来源补贴和调剂的话,就算放在这个时代当中,也是负担相当沉重的军民比例了。
尤其是骑兵的供养成本,动辄数倍与普通步卒的;而在南方更是成本更高。当然了,目前大多数还只是规划,得相应的人员和资源逐步到位之后,才能完全铺展开来。
不过,至少可以给出大多数人一个盼头和指望的方向了。比起自己关起门来称个王号什么的自娱自乐,可是要一举多得的多了。
在这期间其他方面的消息,也在渊源不断的从地方反馈回来;比如这次作为动乱和入侵策源地的湘西三州。
首先被平定下来的是朗州境内。因为雷满倾巢而出又兵败身死湖畔的结果;依靠太平水军和新式车船的协助,苏无名所部迅速占领和平定的朗州大部;
可以说除了边缘的武陵山脉之外,在洞庭湖西部的平原上,再无任何可以妨碍太平军的存在,就等后续的三支队入驻进行逐乡逐村的清理了。
然后,曲承裕率领的一路偏师在澧州境内遭遇到了,已经占据州城的荆南副使段彦谟及其麾下泰宁军;就此激烈交手了数阵而各有胜负;
此外土蛮大首领向助,得以率领残部退入澧水上游山区后,还有本地乘机起来反乱的豪族大姓,正在地方上打成一锅乱粥。因此目前曲承裕正停驻在安阳县,等待下一步的补充和支援。
接着是自从刺史周岳在阵前被闵勖袭杀之后,始终地方反抗不断的邵州;在以州城为依托主动率领出击的赵引弓攻打下,被杀得人头滚滚;眼看的评定下去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而少了湘西三州这些背后怂恿和支持的推手,湘水沿岸的潭、衡、永、到各州境内的水盗和山寇之乱,也大为消停和平息下去了;但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长时间内的问题,后续零敲碎打的军事行动还在继续。
而在清缴湖南境内那些流窜于山林之间乱匪寇盗过程当中,来自连州和郴州,尤其是桂阳监所属的当地山民、矿户,所组成的特色山地营团,发挥了预期之外的巨大作用。
他们很能吃苦耐劳也很是适应山地密林间的攀越跋涉,只带着少量的补给和相应精良的装备,依靠三五成群的战团配合,就能把那些隐匿在山林中或是占据险要的匪寇之类,给打的节节败退或是追的满地乱跑。
就连那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