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5章 岂信长江有逆流(中(2 / 3)  唐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虽然这些矿产放在后世大都属于中小规模,并且选冶性较差的类型居多;但是只要能够将其中开发出很小一部分来,在这个时代普遍落后水准下,也是一种颇为可观的资源加成了。

    如今的太平军治下,实际已经控制了珠江流域、红河平原、湘中平原和大半数的江汉平原,都是古代重要的粮食产区所在。

    虽然相对于人口富集的北方地区,在这个时代开发度普遍不高;但是有了这些产粮区域作为相互的缓冲和调剂,再加上水路交通和通讯上的加成,就算是遇到严重的灾荒和变乱,也有相对意义上的风险抵御能力了。

    再加上多山地貌的岭西(广西)和湖南中南部矿产资源,完全有能力再开一个原始的工业生产中心,来作为产能上的升级和备份;实际上一个相应自足的跨地区经济循环体系,已经在太平军的经营之下有所成型了。

    “这是最新留司名下的乡官名录,算上候补和调遣过的人手,在册约莫达到了四千六百一十五员。。”

    交代完矿冶和工场生产方面的事物,又有另一名年轻参军走上前来。

    “不过其中大半数都集中在岭南道境内,约有三千五百七十一员;其间又以珠江流域的岭东十三州最众,前后相继委派了约两千八百五十七员。。”

    “其中大多反馈正常而运作尚好。其间仅有六十七人弃职潜逃,又有八十九人因为意外而失踪、身死或是伤病而退。。”

    “以上例子在岭东之地甚少,主要还集中在新打开局面的湖南、岭西等地。。尤其以湖南境内为甚。。”

    “倒是在还有二十三人因为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事,或是犯了作奸犯科之事事,被巡查的三支队发现上报后,夺职问罪论处当中。。”

    周淮安微微点点头,这些逃亡和死伤、失踪的数字,无疑也代表着地方上大多数人所难以关注到的细节和基层当中,各种新旧势力更替斗争中无可妥协的残酷性与黑暗面。

    不过,在初步安定下来的岭东十三州当中,居然会出现类似占便宜和贪没之类的职务犯罪,倒也不在周淮安的意料之外;这是任何一个新生政权都要面对的问题。就看有没有足够给力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优胜劣汰式的持久外在新血补充渠道,和唯能者上的良性竞争循环了。

    按照《太平田亩制度简说》颁布下去的大致内容;如今在太平军控制区内所掌握的土地,在初步的清丈和勘界之后,都被比较详细划分为水、旱、坡、草、沙等五大类约十二等成色;每种成色所征收的田赋种类和数额、比例,也都是不尽相同的。

    而目前太平军通过接管其中抛荒闲置的无主之地,征收和抄没那些罪恶昭彰或是敢于反抗义军的豪强大族田产,基本上掌握了其中的小半数;而得以收聚流民和贫户建立起来一个个大小片区的屯田所来。

    至于剩下的其他地方田土宅产,则是在“三支队”初步清理和摧毁了地方乡村的豪强大户等上层,以及胥吏无赖闲子等旧有残余,让余下的乡民百姓重建起自治自决的新秩序之后;又在乡里、市镇一级委任名为“乡官”的基层职务,对其进行间接治理和履行定期征收调发的职能。

    因此,除了那些直接在户曹军事化管制之下的屯所和营田区之外;这些大大小小的乡官可说就是太平政权在最基层执行力的保证了,差不多相当于基层组织下限的小头头。而他们则带领着若干治安、户籍、税赋等想干的办事人员,掌握着乡里一层的行政职能,并间接影响和控制着更下一级那些乡村所在。

    而且,与过往官府胥吏们可以自行招募编外人员的做法和传统不同,基层的办事人都是经过短期速成被统一培训出来,再通过不同的部门所属分别指派到他们手下下的。因此,倒没有那么多的旧日弊端和陋习的残留,反而是在日常里构成隐隐然相互监督制约的局面。

    另外,还有定期流动其间的供销(商贩)系统,和巡回往来的推官(简易司法)系统,以及普查队随机抽取式的例性走访和实习训练制度,在将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已经足以维持下去了。

    虽然无法说彻底禁绝那些私心贪念的存在,但是在这个一切都因陋就简的时代,大致造就一个相对公平和透明的环境氛围或者说统治秩序,却是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毕竟目前还是在太平军政权崛起的上升期当中。

    只要是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体制内长远的前景和可能性。而乡官同样也是安置那些太平军伤病残疾退役老卒的最好去处,所以目前从结果和成分上说,还是相对比较单纯而具有一定活力的。

    当然了这些乡官的存在,目前主要还是安排在太平军势力控制力较强,或是建立的统治秩序比较稳固的重点和要冲区域内。

    目前的岭西、湖南境内,还有好些虽然处于太平军的地盘之内,但控制力相对薄弱或者说军事力量投放不便的偏远地带、山地和边缘区域;就没有刻意委派乡官过去充当得不偿失的消耗品,而暂时保持了原有的基本格局,而“唯听以钱粮照旧”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